翻到宋子充的那一页,贴着一张他在教室后面为大家讲解数学题的照片。照片里的宋子充,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白板笔,在黑板上一步步推导解题过程,表情认真而专注,周围的同学都听得入了迷。
“宋子充,严谨认真,像《小雅?鹿鸣》里的君子,沉稳而可靠。最喜欢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解读《诗经》,说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理解诗句的含义。他读《诗经》时,会随身携带一本《西周史》,遇到涉及历史事件的诗句,会立刻查阅相关资料,比如读《大雅?文王》时,他会详细讲解周文王的事迹,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文王的赞美,更是对周王朝礼乐文明的歌颂。他帮大家讲解数学、物理题时,会把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还会总结解题方法和易错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得有一次,尤龙因为物理受力分析总是出错,他特意花了一个下午,为尤龙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受力分析步骤,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他说《诗经》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他的座右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不断打磨自己,追求更好。这样的宋子充,像一盏明灯,用自己的知识和耐心,为大家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苏松想起宋子充悄悄给尤龙分享《诗经》错题解析的样子;想起他在互助小组里,认真记录每个人复习进度的样子。他觉得,宋子充就像诗社的 “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就会觉得特别安心。
宋子都的那一页,贴着一张他画的《诗经》主题插画,画的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的场景,色彩鲜艳,充满童趣。旁边还有一张他在跨年夜时,五音不全却认真唱歌的照片,脸上带着搞怪的笑容,却格外真诚。
“宋子都,幽默风趣,像《郑风?溱洧》里的少年,充满活力和热情。一开始觉得传统文化无聊,加入诗社后却慢慢喜欢上了《诗经》,尤其是那些描写生活场景的诗句。他读《诗经》时,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比如读《豳风?七月》时,他会把里面的农事活动编成有趣的小故事,说这样更容易记住。他喜欢画《诗经》主题的插画,画风可爱,充满想象力,比如画‘蒹葭苍苍’时,会在芦苇旁边画一只小小的青蛙,说这样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感。记得有一次,他为了设计诗社活动海报,熬夜画了好几个版本,虽然有些设计很搞怪,却充满了创意,最后大家选了他画的‘扶苏树下读诗’的版本,说特别有诗社的氛围。他还说要在寒假学习吉他弹唱,把《关雎》《蒹葭》改编成吉他版,说要让《诗经》的歌声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宋子都,像一颗开心果,用自己的幽默和创意,给诗社带来了很多欢乐,也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苏松想起宋子都在秘密基地里,主动帮尤龙整理《诗经》植物标本的样子;想起他在模拟考试后,认真监督大家复习进度的样子。他觉得,宋子都虽然平时看起来搞怪,却有着一颗真诚而热心的心,总能在不经意间温暖大家。
最后,苏松翻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这里贴着一张诗社六个人在跨年夜时的合影。照片里的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紧紧地靠在一起,手里拿着热奶茶,身后是挂着小灯笼的教室,温暖得让人想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苏松拿起钢笔,在照片旁边写下:“诗社的每一个人,都像《诗经》里的一句句诗,独特而美好。白墨的温柔细腻,尤龙的开朗真诚,贺花的心灵手巧,宋子充的严谨认真,宋子都的幽默风趣,还有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 读诗、办文化展、过冬至、跨新年、互助备考,这些都将成为我高三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我把大家的细节记录在笔记本里,不是为了留住时光,而是为了记住这份情谊,记住我们对《诗经》的热爱,记住我们一起成长的美好。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继续一起读《诗经》,一起努力,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写完这段话,苏松轻轻合上笔记本,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他知道,这本笔记本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对诗社伙伴们最深的心意,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寒假过半的时候,诗社的六个人按照约定,在线上举行了一次分享会。苏松把自己整理好的《高三?人物志》拍照分享到群里,当大家看到笔记本里记录的自己的细节时,都既惊讶又感动。
白墨在群里说:“苏松,没想到你居然记得这么多细节,我自己都忘了我为了‘雎鸠’去查图鉴的事了。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诗社里的样子,也让我更懂自己对《诗经》的热爱。”
尤龙发了一个感动的表情包:“苏松,你记录的这些,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经历的很多事,也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有你们这样的伙伴,真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