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半的一个午后,贺花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在画纸上反复勾勒着汉服的轮廓。书桌上散落着十几张草图,有的画着传统曲裾的纹样,有的标注着现代服饰的剪裁细节,最上面的一张纸上,还贴着几片从旧衣服上剪下的蕾丝和棉麻布料 —— 这是她近半个月来的心血,一个关于 “传统汉服现代改良” 的构想,正在这些线条与布料中逐渐成型。
最初萌生这个想法,是源于一次和母亲的聊天。母亲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但传统汉服穿脱麻烦、行动不便,日常出门很少有人穿。” 这句话让贺花陷入了思考:“能不能在保留汉服传统韵味的同时,加入现代时尚元素,让汉服更适合日常穿着呢?” 带着这个疑问,她开始翻阅大量汉服资料,从曲裾、直裾的传统形制,到襦裙、褙子的纹样设计,再到现代服装的简约剪裁、实用口袋设计,一点点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
经过十几天的摸索,贺花终于完成了第一版改良汉服设计方案。方案以传统襦裙为基础,上衣保留了交领右衽的经典形制,但将袖口从宽大的琵琶袖改为利落的窄袖,方便日常活动;下裙采用了 A 字裙的现代剪裁,长度到膝盖下方,避免了传统长裙易绊到的问题;纹样设计则融入了《诗经》元素,在上衣的衣襟处绣了简化的 “蒹葭” 图案,裙摆则印着淡雅的 “桃花” 纹样,既体现传统文化,又不失时尚感。
“这样的设计应该能兼顾传统与实用吧?” 贺花看着设计草图,心里既期待又忐忑。她知道自己的想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人的意见来完善,于是决定先向诗社的伙伴们征求建议。
当天晚上,贺花将设计草图扫描成电子版,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发送到了诗社的微信群里。文字说明中,她详细介绍了设计理念:“本次汉服改良以‘传统形制 + 现代实用’为核心,保留交领右衽、宽腰封等汉服经典元素,同时融入窄袖、A 字裙、隐形口袋等现代设计,纹样选用《诗经》中的‘蒹葭’‘桃花’意象,力求让汉服既能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又能满足日常穿着需求。现向大家征求意见,欢迎大家从形制、纹样、面料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设计方案。”
消息发送后,群里很快就热闹起来。苏松是第一个回复的:“贺花,你的设计太有创意了!交领右衽保留了汉服的灵魂,窄袖和 A 字裙又解决了传统汉服的实用性问题,这个平衡找得特别好。我觉得可以在腰封上加点小心思,比如用可拆卸的设计,平时穿可以用简约的棉麻腰封,参加活动时再换成绣有《诗经》诗句的刺绣腰封,这样一件衣服能适应不同场合。” 他还附上了一张自己手绘的腰封设计草图,上面画着两种不同风格的腰封,旁边标注着 “可拆卸暗扣设计”。
白墨看到设计方案后,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诗经》研究:“我特别喜欢纹样中的‘蒹葭’元素!不过我觉得可以让纹样更有故事性,比如在上衣的后背绣一片小小的芦苇荡,搭配‘蒹葭苍苍’的短句,既含蓄又有文化内涵。另外,面料方面,建议选用轻薄透气的棉麻材质,夏天穿更舒适,颜色可以选浅杏色、淡青色等淡雅的颜色,更符合《诗经》的清新意境。”
尤龙虽然在忙工作,但也抽出时间回复:“作为男生,我觉得这种改良汉服如果能出男款就更好了!比如将上衣改为直裾形制,下装搭配宽松的长裤,纹样可以用《诗经》中的‘松柏’‘雄鹰’等更具阳刚之气的意象,这样诗社活动时大家就能穿统一风格的汉服了。另外,口袋设计一定要实用,能装下手机、钥匙等日常物品,这样才真正方便日常穿着。”
宋子充则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我查了一些汉服形制资料,传统襦裙的腰封宽度一般在 5-8 厘米,你设计的腰封宽度是 10 厘米,虽然视觉上更显腰细,但可能会影响活动舒适度,建议调整到 8 厘米左右。另外,交领的角度也需要注意,传统交领的交叉点一般在胸口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美观,建议参考唐代襦裙的交领比例,确保形制的准确性。” 他还特意找了几张唐代襦裙的复原图,分享到群里供贺花参考。
宋子都的建议则充满了创意:“我觉得可以在裙摆处加入可拆卸的流苏设计!平时穿的时候去掉流苏,简洁大方;参加文化活动时加上流苏,走动时流苏摇曳,更有灵动美。纹样方面,还可以用烫金工艺点缀一些小图案,比如小桃花、小芦苇,在阳光下会有淡淡的光泽,既精致又不夸张。”
接下来的几天,贺花每天都会登录微信群,认真整理大家的建议,将有价值的反馈一一标注在设计草图上。她根据苏松的建议,将腰封改为可拆卸设计,准备了 “日常款” 和 “活动款” 两种风格;按照白墨的想法,调整了纹样设计,在后背加入了芦苇荡图案和 “蒹葭苍苍” 短句,面料选定为浅杏色棉麻;参考尤龙的提议,开始构思男款改良汉服的设计,初步确定了直裾上衣搭配宽松长裤的形制;根据宋子充的专业意见,调整了腰封宽度和交领角度,确保形制的准确性;采纳宋子都的创意,在裙摆处预留了流苏接口,准备采用烫金工艺点缀小纹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