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轻柔得,如同在触碰一个易碎的、终将消散的梦。
然后,她转过身,面向跪了一地的宗亲,面向泪流满面、悲伤到极致的儿子弘曦。
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双眸微红,眼角带着泪痕。
“太上皇……”她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殿内所有的悲泣呜咽,“龙驭……殡天了。”
胤禛的丧仪,在元徽帝弘曦的主持下,以国葬之礼,极尽哀荣。哀诏布告天下,举国缟素。
梓宫奉安于雍和宫(潜邸),静待吉日奉移帝陵。
尘埃落定后,元徽帝弘曦于太和殿颁下恩旨:尊奉生母馨妤为皇太后,居于紫禁城寿康宫,享天下至高的供奉与尊荣。
然而馨妤却不愿再回那紫禁城的樊笼,执意移居圆明园中最为清幽雅致的“长春仙馆”。
此地依山傍水,亭台楼阁掩映于奇花异树之间,远离紫禁城的喧嚣与圆明园核心区挥之不去的权力余韵,确是一处颐养天年的清净地。
迁入长春仙馆的头几个月,馨妤如同一个精致却沉默的影子。
她接受着儿子每日雷打不动的晨昏定省,接受着内外命妇按制而来的恭贺与请安,接受着天下最顶级的珍馐美馔、绫罗绸缎源源不断送入馆中。
她端坐于正殿凤椅上,仪态无可挑剔。可那双曾蕴藏无尽智慧与坚韧的眼眸,却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灰,看向任何人的目光都带着温和却拒人千里的疏离。
唯有在弘曦到来时,那层坚冰才会稍稍消融,流露出深切的慈爱和一丝掩不住的、浸入骨髓的疲惫。
她的话很少,常常只是静静听着儿子讲述朝政、新政、格致院的奇巧、海军的远航……偶尔轻轻颔首,或低声嘱咐一句:“要……保重身体。”
弘曦看着母亲一日比一日沉寂,一日比一日倦怠,眉宇间的忧色日深。
他加派了最精于调养的太医,增调了最妥帖知心的宫人,搜罗天下奇珍异宝送入馆中,试图用这俗世的极致繁华,去填补母亲心口那个巨大的、无形的空洞。
然而,馨妤对那些堆积如山的珍宝,大多只是淡淡一瞥,便命人收入库房尘封。
唯有那些凝聚着极致匠心、蕴藏着独特气韵与惊世之美的稀罕物件,才能在她沉寂的心湖里,投下一丝微澜。
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长春仙馆暖阁内熏着淡淡的百合香。
馨妤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芭蕉叶出神。
总管太监何玉柱(胤禛留下的心腹旧人,如今是皇太后宫中的总管)悄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用明黄锦缎覆盖的托盘。
“太后娘娘,”何玉柱的声音压得低,带着心照不宣的恭谨,“内务府呈进新得的几样玩意儿,说是南边苏杭几位顶尖的绣娘,耗费了整整三年心血才得的。”
锦缎掀开,露出的是一幅三尺见方的素白绡纱。
当窗外微弱的秋光透过窗棂落在其上时,奇迹陡生!
那看似素白的绡纱上,竟同时清晰地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却又浑然天成的画面!
正面看,是烟雨迷蒙的西湖断桥,杨柳依依,意境空灵悠远;
翻转过来,竟是一树怒放的白玉兰,花瓣莹润饱满,冰清玉洁,仿佛能嗅到那清冷的幽香!
双面异色异景,针法细腻精妙到匪夷所思,丝线的光泽在素绡上无声流淌,美得不似凡尘之物。
这是失传已久的“双面三异绣”绝技重现人间!
馨妤的目光终于有了凝注。
她伸出手,指尖极轻柔地拂过那冰凉的绡纱,抚过那细密如发、鬼斧神工的针脚,仿佛能触碰到绣娘们无数个晨昏灯下耗尽心血的温度。
她的指尖在那朵白玉兰莹润的花瓣上停留了许久,眼神悠远而空茫。
“收起来吧。”她最终淡淡地说。
何玉柱心领神会,无声地指挥小太监将这件足以传世的绣品抬了下去,放入太后宫里的静室中。
这,仅仅是个开端。
不久,一卷据说是宋时技法、早已绝迹的“通经断纬”缂丝长卷《莲塘清趣图》被秘密送入。
那莲叶翠色鲜活欲滴,锦鲤鳞片在光线下折射出幻彩,工艺繁复精绝。
又一日,一匹流光溢彩的“真金孔雀羽妆花云锦”呈到眼前。
金线底纹华贵内敛,翠蓝的孔雀羽线捻入彩绒,织出繁复灵动的鸾凤和鸣图案,光华流转,璀璨夺目。
旁边附着一小块来自遥远波斯、薄如蝉翼、缀满细碎金箔的“金缕纱”,在烛光下闪烁着迷离的光。
再后来,是些特别的珠宝:
一串十八颗滚圆无瑕、大小如一、莹润蕴彩的极品东珠项链,散发着月华般温润内敛的光。
一枚镶嵌着鸽血红宝石的金累丝点翠凤凰步摇。
那红宝石纯净如凝固的鸽血,大如拇指,在细金丝和湛蓝翠羽衬托下,灼灼其华,凤凰展翅欲飞。
一对水头极足、通体翠绿欲滴、毫无瑕疵的帝王绿翡翠镯子,温润冰凉,触手生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黎姿的快穿奇遇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黎姿的快穿奇遇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