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御书房外,她被侍卫拦下了:“公主恕罪,皇上正在与大臣议事。”
洛朝凝竖起耳朵,隐约听到里面传来“赈灾”、“拨款”、“流民”等词语。
“是哪位大臣在里面?”她问侍卫。
“是户部尚书李大人和工部侍郎张大人。”
正在此时,门开了,两位面色凝重的大臣走了出来,向洛朝凝行礼后匆匆离去。
洛朝凝让宫女通报后,走进了御书房。
皇帝看起来比之前更加疲惫,正揉着太阳穴看向她:“皇儿怎么来了?身体好了?”
“给父皇送补汤来。”她让宫女将汤盅放在御案上,目光扫过桌上堆叠如山的奏折,“父皇,国事虽忙,但也请保重龙体。”
皇帝欣慰地笑笑:“有凝儿关心,朕心甚慰。”
洛朝凝趁机道:“刚才在门外听到李大人和张大人似乎在讨论赈灾之事?临府的灾情很严重吗?”
皇帝有些惊讶于女儿对政事的兴趣,但仍解释道:“确实不容乐观,战乱加天灾,百姓流离失所,若不妥善处理,恐生变乱。”
“那...朝廷打算如何应对?”她小心翼翼地问。
“拨粮赈灾是必然的,但如今国库空虚,能拨出的粮食有限。”皇帝叹息,“更重要的是要派人前去督导,确保赈灾粮真正发到百姓手中,而非被地方官员中饱私囊。”
洛朝凝心跳加速——机会来了!
她故作天真地说:“那父皇可要选一个真正可靠的人才行呀!”
皇帝点头:“正是此理,朕与你兄长正在为此事犯愁呢。”
洛朝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督促皇帝喝下补汤,待皇帝喝完,她又关心了几句,便乖巧地告辞了。
走出御书房,她心中已有了初步计划。
若是能争取到去临府督导赈灾的机会,不仅能帮助父皇兄长分担压力,还能借机调查宫尚角的行踪,一举两得。
但如何让皇帝同意让一个小公主参与政事?这需要巧妙布局。
回到自己的寝宫,洛朝凝屏退左右,开始认真思考下一步行动。
【夭夭,调出大秦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临府灾情的详细资料。】她在心中命令。
【资料调取中...请注意,部分信息可能不完整...】
随着大量信息涌入脑海,洛朝凝对大秦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个王朝确实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内部财政吃紧,官员腐败;外部有异族虎视眈眈,武林势力各自为政。
而临府的灾情比想象的更严重,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民变。
她思考良久,忽然眼睛一亮:“有了!”
...... ......
翌日清晨,洛朝凝早早起床,罕见地主动去给皇后请安。
“今日怎么这么乖?”皇后惊喜地看着女儿。
洛朝凝撒娇道:“女儿一直都很乖嘛,只是以前不懂事,现在长大了而已。”
请安过后,她状似无意地说:“母后,我昨日去给父皇送补汤,看他为临府灾情忧心忡忡的,心里也不好受。”
皇后叹息:“你父皇是心系百姓,可惜如今朝廷能用的可靠之人不多,拨下去的赈灾粮款,常常到不了百姓手中。”
洛朝凝趁机道:“我前些日子去临府时,见过一些流民,确实可怜,若是朝廷派去督导赈灾的人不可靠,不如...不如让舅舅去?”
皇后的弟弟苏沐风是朝中重臣,又师从蓝老将军,在朝中威望正高,且为人正直可靠。
皇后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而且沐风刚从临府回来不久,对临府情况也熟悉。”
洛朝凝心中暗喜,但面上不露声色:“只是舅舅刚回来,又要奔波,未免太辛苦了。”
“为国效力,义不容辞。”皇后说着,已然心动,“我这就去与你父皇说说。”
洛朝凝忙道:“母后现在就去吗?我也想去听听——我还有些在临府的见闻,或许对父皇有帮助呢!”
皇后不疑有他,带着女儿一同前往御书房。
皇帝正在与太子商议赈灾人选之事,见皇后和公主来了,有些意外。
皇后说明来意后,皇帝沉思片刻:“沐风确实是个合适人选,只是他刚办事归来...”
洛朝凝趁机插话:“父皇,我前些日子随舅舅去临府时,见过流民聚集的情况,若是赈灾不力,恐怕会生变乱。”
她将自己从系统那里得到的信息,巧妙地包装成“见闻”,详细描述了临府的严重情况。
皇帝和太子越听越惊讶,他们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女儿 / 妹妹观察的如此细致,分析也颇有见地。
“... 所以,女儿觉得,不仅要派可靠之人督导赈灾,还要派人安抚民心,防止有人趁机煽动闹事。”洛朝凝最后总结道。
太子若有所思:“凝儿说得有理,临府刚经历战乱,民心不稳,若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再生事端。”
皇帝沉吟良久,最终点头:“既然如此,就命苏沐风为钦差大臣,前往临府督导赈灾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黎姿的快穿奇遇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黎姿的快穿奇遇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