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第二件事嘛,事关寿春。
寿春有何问题?荀彧神色一凛。
张承直视对方:问题可大了!去年袁术伏诛后,朝廷将寿春划给了袁绍之侄袁满,没错吧?
荀彧心头一沉,暗道不妙。当初曹操为集中力量对付袁绍,又不愿让孙策染指寿春,才采纳荀攸之计,暂时将此地许给袁绍。如今孙澎旧事重提,显然另有图谋。
袁绍的势力被我们阻隔在北方,他自然无法派人接管寿春这块飞地。然而倘若孙策攻占庐江,便等同于向袁绍宣战。以孙策的处境,应当不会为了争夺寿春而同时得罪曹操和袁绍。
果然不出荀攸所料,孙策夺取庐江后便调转兵锋,转而进攻江夏的黄祖。
时至今日,荀彧认为时机成熟,正打算顺势接管寿春,没料到孙澎突然出兵,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张承解释道:文若先生或许不知,袁满虽未亲至,却委托其族叔袁胤代为管理寿春。袁术败亡后,汝南袁氏一族大多迁居江东。袁胤虽政务繁忙,但经不住侄儿再三恳请,只得请孙将军派兵协助,暂时代管寿春。
荀彧修养极佳,尽管气得双手微颤,仍耐心听完了张承的话。
没想到孙澎竟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当初为了阻止孙策染指寿春,朝廷名义上将此地划归袁绍的侄子所有,借袁绍之名威慑孙策,不费一兵一卒就保住了寿春。虽然寿春归属袁绍,但毕竟远隔千里,袁绍难以实际掌控,终究会落入曹操之手。
偏偏在袁曹对峙的关键时刻,孙澎竟以袁胤的名义出兵寿春——袁胤身为袁氏族人,替侄子暂管政务,这理由简直天衣无缝!
荀彧懊悔不已,为何不早些了结寿春之事?如今陷入被动,即便有千百条理由斥责张承、指责孙澎,又有何用?孙澎已为其行动找到了正当借口,此刻的发怒不过是徒显无能罢了。
张承暗中佩服:主公果然料事如神,连对方的反应都分毫不差。
张承信心满满,继续对荀彧说道:“此事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
“此次奉主公之命拜见曹司空,两件事本可合二为一。”
“文若先生,您是明白人。”
他的言外之意十分清晰——或者说,孙澎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两件事原可并作一事。
只要曹操一方应允第一件事,第二件事自然迎刃而解。
孙澎以出兵寿春相胁,逼朝廷将孙策的吴侯爵位传于己身。
若孙澎顺利承袭吴侯,加上孙坚的乌程侯,孙氏三代称侯于吴郡即成定局——此举将彻底稳固孙家在江东的正统地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令人头疼的便是他手握皇权,随时能以天子之名往他人地盘安插官员。
譬如孙氏根基所在的吴郡,朱治至今仍只是代行太守之职。
朝廷真正任命的吴郡太守,乃是东汉名士、会稽盛宪盛孝章!
故意将朝廷命官置于你眼皮底下,看你敢不敢动分毫。
孙策隐忍多年,至死都未对盛宪下 ** ,只将其软禁厚待——既窝火又无奈。
如今孙澎前来谈判,首要之事便是确立吴侯名分。
否则,天晓得曹操还会耍什么花招。
此刻,张承耳边回响起临行前孙澎的叮嘱:
“尽管放开胆子提条件,姿态不妨强硬些。我倒不担心他们拒绝,就怕他们答应得太爽快。这其中的分寸,你自行把握。能与荀彧正面交锋,也算对你的历练。记住,底牌不可泄露,其余的见机行事。”
果然,荀彧听罢拍案厉喝:
“此事断无商榷余地!”
“吴侯爵位非世袭,岂能私相授受?”
“你家孙将军究竟意欲何为?公嗣但说无妨。”
张承双手一摊,露出无辜神色:末将只是奉命向曹司空转达那番话。如今话已带到,主公差我在此小住些时日——反正诸位也没打算放我回去罢?
好个胆识过人的少年郎!
荀彧暗自惊叹,此子竟真将生死置之度外。
静默片刻后,荀彧命人引张承前往行馆。
临行前,张承忽正色道:文若先生务必劝谏曹司空,及早应允我主所求,方为上策。
望着张承远去的背影,荀彧啼笑皆非。
这分明是绵里藏针的警告——迟则应验?
好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
寿春遭袭的军报,很快呈至曹操案前。
刚解白马之危的曹操正与袁绍隔江对峙,闻讯怒不可遏。
孙澎竖子!孤誓取汝首级!
郭嘉连忙劝道:司空且息怒......
郭嘉面露难色:明公,若真有妙计能除掉孙澎,文若也不会特意致信于我等了。
曹操以手扶额,愠声道:休得多言!速为孤谋划良策!孙澎此人绝不可留!
郭嘉抿了抿嘴,不动声色地向后退去,与荀攸等人默默注视着曹操宣泄怒气。
待曹操情绪平复,众人尚未及劝解,这位枭雄已然恢复了往日沉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