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孙策的对手正是庐江太守陆康。陆家乃庐江望族,年近七旬的陆康坚守城池两年,最终去世。陆逊是陆康的侄孙,现任家主为陆康次子陆绩。陆康长子陆儁则被朝廷征召为郎中,常驻许都。陆家如此布局,显然是为留后路。
陆康死后,陆家为躲避袁术而南迁江东。不料数年后孙策横扫江东,逼得陆家不得不再次迁徙。
江东少年王
孙策长枪一抖,凛然道:陆家,躲得掉么?
烽烟散尽,陆氏一族悄然蛰伏于吴郡巷陌。这支外来氏族虽位列四姓之末,却暗藏惊涛——庐江旧部的人脉网与转移的巨资,正编织着跨州连郡的商路宏图。
陆逊求见?
孙澎指尖轻叩案几。府门外的青衫少年攥紧袖中竹简,十七岁的年纪已扛起全族命运。抬眼望去,朱氏兄弟在孙府进出的身影格外刺目。
(时间冷酷地划过五个月)
曾经平起平坐的孙家,如今匾额上讨逆将军府的金漆晃得人眼疼。十三岁的家主陆绩尚在诵读《孝经》,真正的棋手只能是他陆伯言。
庐江血仇像柄悬顶利剑——袁术的阴谋,孙策的刀锋,陆康染血的官袍。此刻他怀揣的不仅是拜帖,更是在时代狂潮中为陆家争渡的孤注一掷。朱氏子弟已尽数登船,而陆氏的舢板,就要错过这班改变门楣的巨舰。
顾家那边,顾雍几乎动了将掌上明珠许配给孙澎的心思。
论起张家,虽未在人力上鼎力相助,可钱粮方面的支持却是四族之冠。孙澎两次出兵,张家倾囊相助,功不可没。
如此一来,唯独陆家始终与孙澎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既不主动示好,也不明确拒绝,更不愿承担责任。
可若连主动都不愿,对方又怎会理会?后续的不拒绝、不负责自然无从谈起。
摒除杂念,陆逊跟随孙府仆从来到了孙澎的书房。
刚踏入书房,墙上悬挂的一幅字便映入陆逊眼帘: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短短十四字,却透出睥睨天下的豪迈气概!
这位孙澎,果然志在四方,心怀天下。
绕过屏风,陆逊终于见到了孙澎。
此刻的孙澎正伏在他特制的案几前批阅文书,俨然一副儒雅书生模样。
但当孙澎起身相迎时,陆逊顿觉对方气质骤变——温润书生瞬间化作锋芒毕露的将领,仅一个起身动作便完成了这般转变。
在野陆逊,拜见州牧大人。
陆伯言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即便你今日不来,我也计划登门拜访,可谓来得正合时宜。
贱名能入将军尊耳,逊既惶恐,又倍感荣幸。
孙澎打量着眼前这位未来的江东栋梁——此刻不过是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
但若真将其视为寻常后生,那才是愚不可及。
单看他前些日子将本名改为,便可见其性格端倪。
者,谦逊也。
这不只是陆逊的自我砥砺,更是陆家借他之名为孙澎传递的微妙讯息。
孙澎捕捉到对方的暗示,见面便开门见山道:陆伯言的大名,我早有耳闻。这句话既是回应,更暗含深意。他紧接着又说:即便你不来,我也正打算登门拜访。寥寥数语,已将立场表露无遗。
聪明人之间无需多言。陆逊当即会意。
因此才显出之态。
也因此感到无比荣幸。
方才进门时瞥见的那首七言诗陡然浮现心头。
眼前的孙澎确有龙腾虎跃、吞吐天地之威,堪称当世雄主!
能遇如此明主,我陆伯言此生何求?
不知伯言今日前来,有何高见?
自主公继位以来,内政修明,外拓疆土,天下贤士莫不归心。逊岂敢妄言指教?只是愚者千虑或有一得,近日思及些许浅见,愿与主公商榷。
但说无妨。
陆逊步出孙府大门,回望高墙深院。
他猛然握紧双拳,难掩澎湃心潮。
此事已成!
不仅达成预期,更有意外之获。
今日前来,只为三件事:
注资,注资,还是注资!
当然,这绝非无偿馈赠。
近日观察自由贸易区运作,陆逊敏锐察觉到孙澎布局背后的深意——
他是要借贸易区影响北方势力格局!
但仅凭孙氏一族财力,显然力有不逮。
即便扬州商贾闻风而动,亦难充分发挥贸易区效用。
陆逊的应对之策简明务实,恰与陆家现状契合。
陆家现状如何?
富可敌国却苦无投资良机!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这些资金投入孙澎的生意?
陆逊成功说服陆家族老后,又陆续拜访多家江东世家,逐一沟通协商,最终完成一次大规模集资行动。他联合数十个世家共同出资,按照孙澎的需求开展专项贸易,旨在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
然而与孙澎面谈后,对方提出全新合作模式——股票制。各世家投入资金将折算为股份,年末按持股比例分配利润。这个超前构想让陆逊颇为惊讶,他原想用集资给孙澎惊喜,不料反被对方的创新思维所震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