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正式开始。她先翻开了那本《世界建筑史图鉴》。从古埃及恢弘的金字塔和神庙,到古希腊优雅的柱式与神庙;从古罗马惊人的拱券技术和宏大的公共建筑,到中世纪直指苍穹的哥特式大教堂……她的目光流连在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剖面图上,手指有时会无意识地临摹着那些优美的线条。
她看得极其投入,时而凝神细思,眉头微蹙,试图理解某种结构背后的力学原理;时而恍然大悟,嘴角轻扬,为古人智慧的巧思而赞叹。她拿起蓝色的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建筑风格的名称和特点;用黄色的荧光笔标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图;遇到特别喜欢的建筑,她会用铅笔在笔记本的空白处快速勾勒其轮廓,线条虽然简单,却抓住了神韵。
接着,她切换到艺术家的研究。平板电脑发挥了作用,她可以随时在线搜索高清的画作图片,放大查看每一个细节。她沉浸在梵高那片旋转翻滚的星空下,感受着他笔下炽热的情感与生命张力;她又漫步在莫奈的干草堆和睡莲池旁,捕捉那瞬息万变的光影与色彩魔术;她在维米尔柔和的光线中,体会那份北欧小镇日常生活中的宁静与神圣。
她比较着不同画家的用笔、配色、主题选择。笔记本上渐渐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和色块试验。她用红色的笔写下“强烈的笔触表现情绪”,用绿色的笔标注“冷色调营造静谧氛围”,还会用彩色的笔在旁边涂上一小块颜色,试着分析画家的配色方案。“原来他用了这么多互补色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她喃喃自语,完全沉浸其中。
期间,她偶尔会伸出手,拈起一块小饼干放入口中,黄油和蔓越莓的酸甜滋味在舌尖化开。或者端起茶杯,轻轻吹气,啜饮一口温热的红茶,佛手柑的香气与茶香完美融合,润喉提神。有时,她会拈起一颗冰凉的青提或蓝莓,水果的清新瞬间唤醒味蕾,也仿佛擦亮了思考的窗户。
团团在一旁安静地陪着她,大多数时间在打盹,偶尔醒来,会用脑袋蹭蹭她的手,或者好奇地看着她笔下移动的笔尖。她会暂时停下,温柔地摸摸它的小脑袋,然后又继续回到她的艺术世界。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书页的翻动声和白噪音的背景下静静流淌。窗外热浪滚滚,书房内却是一片清凉、宁静、充满探索乐趣的独立宇宙。这个小帐篷,仿佛成了一个神奇的结界,将她与琐事隔绝,只与艺术和灵感对话。
她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与历史上的天才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她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表达。这种深入的、不带功利性的阅读和研究,让她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不知不觉,数个小时过去。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十几页的内容,画满了各种符号、线条和色块。她感到一种精神上的饱足感,仿佛享用了一顿极其丰盛的美食。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足地靠回抱枕上,轻轻合上眼皮,让刚刚吸收的海量信息在脑海中慢慢沉淀、发酵。帐篷里,茶香、纸墨香、还有团团身上淡淡的阳光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安详幸福的氛围。
这个艺术研究日,无需远行,无需喧嚣,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帐中洞天里,她完成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精神漫游,收获满满,内心无比充盈而平静。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城市画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