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同羞涩的访客,悄悄探入四楼暖居室的落地窗,在米白色的长毛地毯上投下纤细而明亮的光痕时,艾雅琳已经醒了。她并非被闹钟或任何外界的喧嚣唤醒,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冽的期待感,像一个小小的气泡,在心底逐渐膨胀,最终温柔地顶开了睡眠的薄壳。
(内心暗语:就是今天了。感觉身体里每个细胞都在喊着要出去透透气,要去拥抱一下久违的、真实的户外世界。)
她拥着柔软的羊绒盖毯坐起身,望向窗外。天空是一种被夜雨洗涤过的、近乎透明的蔚蓝,几缕薄云像被随手撕扯开的棉絮,漫不经心地漂浮着。阳光虽然明亮,却带着冬日特有的、锐利而清冷的气质,将楼下光秃秃的枝桠影子,拉得又长又清晰。
(内心暗语:完美的冬日摄影天气!光线通透,色彩饱和度一定很高。不知道公园里的残雪化了没有,要是能拍到覆着薄霜的草地或者结着冰凌的枝条,那就太棒了!)
这个计划在她脑中盘旋了两天。康复期间,她透过玻璃窗欣赏了太多风景,是时候走出去,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捕捉,真正地呼吸一下冬日户外的清冷空气了。
她动作轻快地起身,赤脚踩在温暖的地毯上,像一只准备外出探险的雀鸟。首先,是装备问题。她没有选择那些为了风度而牺牲温度的时装,而是从衣帽间里找出一套功能性极强的冬日行头:一件保暖性能极佳的鹅绒填充短款外套,颜色是略带灰调的香槟粉,既低调又不失柔美;内搭是柔软的羊绒高领衫和加绒的修身运动裤;脚上则是一双防水防滑的短靴。最后,她拿起一顶米白色的毛线帽和一副同色的触屏手套。
(内心暗语:保暖是第一生产力!可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美感,而让好不容易康复的身体再受风寒。这套装备,应该足以在公园里扛上一两个小时了。)
接着,是检查她的“老伙计”——那台陪伴她多年的专业微单相机。她仔细检查了电池电量,确保是满格;清洁了镜头和取景器;往相机包里放入了备用电池、存储卡,以及一支她最喜欢的定焦镜头——这支镜头成像锐利,色彩还原极佳,特别适合捕捉细节和营造氛围。
(内心暗语:伙计,今天全靠你了。带我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冬日独有的诗意吧。)
她甚至没有忘记给团团准备好充足的猫粮和水,并摸了摸它毛茸茸的脑袋:“妈妈出去采风啦,你乖乖看家,回来给你看漂亮照片。” 团团似懂非懂地“喵”了一声,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算是批准了这次外出。
(内心暗语:搞定内部审批,现在,出发!)
推开家门,一股清冽干爽的空气瞬间涌入鼻腔,带着城市边缘公园里特有的、混合着泥土、枯叶和一丝隐约水汽的味道。与室内温暖湿润的空气截然不同,这股冷流让她精神为之一振。阳光照在脸上,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毫无遮挡的热力,与周身清冷的空气形成奇妙的对比。
她居住的别墅区离那个以湿地和乔木林闻名的大型城市公园不远,步行约二十分钟即可到达。她决定不开车,将这趟路程也作为热身和观察的一部分。她将相机挂在脖子上,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踩着轻快而稳健的步伐,融入了清晨稀疏的人流中。
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早已落尽了叶片,只剩下遒劲的枝干,如同无数只伸向天空的、渴求阳光的手,在蔚蓝的背景上勾勒出充满力量感的黑色线条。有清洁工正在慢悠悠地清扫着夜间飘落的最后几片残叶,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显得格外宁静。
(内心暗语:平时匆匆路过,从未仔细看过这些枝干的形态。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们本身不就是一幅极简主义的水墨画吗?)
她忍不住停下脚步,举起相机,调整焦距,避开杂乱的背景,将构图集中在几根交错得尤其有趣的枝条上。“咔嚓”一声轻响,第一张照片诞生了。
(内心暗语:开门红!这个角度不错,线条感和空间感都出来了。)
步入公园,视野豁然开朗。冬日的公园,褪去了春夏的繁花似锦与秋日的浓墨重彩,呈现出一种洗尽铅华的本真模样。大片大片的草坪枯黄着,但在低角度的阳光照射下,每一根草叶的边缘都仿佛被镶上了一圈金色的光边,闪烁着毛茸茸的暖意。一些背阴的角落里,果然还残留着未曾完全融化的、薄薄的积雪,像大自然随意丢弃的、破碎的糖霜。
她沿着蜿蜒的步道慢慢走着,眼睛像最精密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入画的细节。
看那边——一丛干枯的芦苇,顶着毛茸茸的、已然变白的芦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背后是平静的、泛着粼粼波光的湖面。阳光穿透芦花,勾勒出它们纤细的轮廓,仿佛一团团即将飘散的光晕。
(内心暗语:逆光!绝佳的逆光效果!芦花的质感完全被烘托出来了,像发光的水母漂浮在空气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城市画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