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甲、 顺治皇帝】几个大字清晰无比。
顺治时空,少年天子福临看到自己的年号明晃晃地挂在那里,最后一点侥幸心理也彻底破灭。
他瘫坐在地,也顾不上擦眼泪了,带着哭腔对珠帘方向喊道:“皇额娘!是儿臣!是儿臣无能!亡了大清的江山!儿臣是爱新觉罗氏的罪人啊!”他已经完全代入亡国之君的角色了。
孝庄太后在珠帘后气得浑身发抖,既是气这天幕的诛心之论,更是恨铁不成钢。她压低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身边的苏麻喇姑吩咐:“去,告诉皇上,让他稳住!天幕诡谲,未必是真!再如此失态,动摇国本,才是真正的大罪!”她必须立刻稳住儿子,稳住这朝堂。
其他时空则反应平淡。
努尔哈赤压根不知道这是谁,皇太极更是莫名其妙,他连这个儿子都还没有呢。
康熙、乾隆、道光则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选项——若顺治爷是亡国之君,他们这些后继之君的皇位合法性从何而来?这选项在他们看来简直荒谬。
当【乙、 康熙皇帝】出现时,康熙皇帝本人的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
虽然他内心极力否认,不断告诉自己大清如今固若金汤,但“唐玄宗”这个前车之鉴像鬼影一样在他脑海里盘旋。开元盛世何等辉煌,安史之乱一来,不也瞬间崩塌?
自己这两年身体确实偶有不适,若真有个万一……
胤礽才被废了太子之位,难道是因为……
他一想到自己那些虎视眈眈的儿子们……
他不敢再想下去,只是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下面的皇子们和大臣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张廷玉等汉臣深深低下头,生怕任何一丝表情引来猜忌。这一刻,千叟宴的喜庆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声的惊涛骇浪。
【丙、咸丰皇帝奕詝之子同治皇帝】
这个选项一出,道光时空直接炸了锅!
“奕詝?!老四?!”道光皇帝猛地看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自己那个体弱但仁孝的四儿子。“他……他当了皇帝?年号咸丰?那他儿子……同治?”
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摄政王”三个字再次浮现。如果奕詝早逝,幼子登基,那么能当摄政王的会是谁?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旁边同样震惊的六儿子奕欣身上!老六聪明果敢,若他为摄政王……一切都对上了!
而康熙时空,康熙帝在短暂的错愕后,反而稍稍松了口气。他飞快地计算着:“奕詝?‘奕’字辈?他给自己的儿子定了胤字辈,孙子则是弘字辈,之后的辈分了还没想呢,非朕之子,亦非朕之孙。”
只要不是亡在自己手上,哪怕是自己的玄孙、来孙亡了国,那股直接的冲击和恐惧感也减弱了不少。他甚至带着点隔岸观火的语气对张廷玉低声道:“看来后世子孙,亦有艰难之时啊。”
至于乾隆还有嘉庆到是知道奕字辈了,那是嘉庆的孙子辈了,同治既然是孙子的儿子,那大清的亡国责任就跟他们无关了
最后一个选项更是让道光时空陷入了更深的混乱:
【丁、道光皇帝之子奕譞之孙宣统皇帝】
“奕譞?”道光皇帝彻底懵了,“朕何时有了一个叫奕譞的儿子?”他现在只有三个皇子,除了老四、老六这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子已经过继给了别人。
所以道光根本不知道,那个奕譞要等明年道光二十年才能出生,甚至可能都不会再起这个名字了。
就在这时,年仅七岁的皇六子奕欣(未来的恭亲王),虽然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却异常灵动,他扯了扯哥哥奕詝的袖子,用还带着奶气的声音,说出了一番让周围太监和近臣都头皮发麻的话:
“四哥,你听到了吗?如果我和你真有一个叫奕譞的弟弟,而且当皇帝的是他的孙子……那是不是说,我和你,不管谁当了皇帝,我们的儿子、孙子可能都……都没有子嗣继承大统?所以才需要从奕譞弟弟的孙子那里过继一个来当皇帝?就像……就像以前有些朝代那样?”
“鬼子六”(奕欣后来的外号)的早慧在此刻显露无疑,他虽不完全理解“亡国”的沉重,却敏锐地抓住了血脉传承的关键问题。
奕詝(咸丰)闻言,脸色更加苍白,他看看弟弟,又看看面色铁青的父皇,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巨大的困惑和一丝莫名的恐惧。
道光皇帝听着幼子的话,再看向天幕上那刺眼的“宣统”二字,可不是从古至今,正因为不是正统的皇帝,所以才要宣扬自己是正统,他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大清的未来,竟然已经衰微到需要从旁支过继继承人的地步了吗?而这“宣统”,竟然就是一切的终点?
五个时空,因为这四个选项,陷入了更深的震惊、猜疑与恐惧之中。天幕之下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天幕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死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