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文更是兴奋不已,他知道,这是陈家村走向富裕的第一步。很快,双方签订了契约,陈家拿到了1500两银子。
陈家在和村长和族老们商议后,由陈家出钱在村口位置买了一块空地建了一个红薯粉条作坊,只招收陈家村的村民来做工,暂定每户人家一个人,男女皆可,工钱一人一天20文,一月结一次账。
陈家村全村除陈郎中家后,共有15户人家,所以首批共有15名村民进入工坊工作,所有人员都得签署保密协议,向外人泄露秘方将被除族,全家逐出陈家村,惩罚非常严厉。
在陈远文的提议下,陈传富作为坊主,主管全面;村长家的大孙子,识文断字的未来的村长培养对象陈远明作为作坊的账房,主管财务;陈二叔负责销售;陈三叔负责购买红薯和成品管理,出库入库等等,其余人则按照他们的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有负责赶驴子磨浆的,有负责过滤的,有负责晒粉的,最核心的调浆由陈远文阿娘黄氏和二婶李氏轮流负责。
工坊还聘请了村里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孤身带着一个小孙子的九叔公来看守门口,工坊里建了饭堂、厨房、卫生间,特地留了一间房给九叔公带着小孙子狗儿居住,工坊包中午一餐饭,由村里擅长料理饭食的李婶子负责掌勺,每天10文工钱,煮20个人的饭,每顿一荤一素,饭有时是芋头蒸饭,有时是红薯蒸饭,有时是鸡蛋汤加红薯粉条,菜是分配好的,但主食不限,可以吃到饱,不浪费就行。
这样的伙食,这样的待遇,让村里人都红了眼,羡慕极了能入工坊工作的人,特别是包吃包住的九叔公爷孙,一下子从村里最可怜的穷人成为最羡慕的人。
听说,有些兄弟多的家里,为了这个名额差点打成一团,虽然工钱肯定要交回家里,但是吃得好呀。最后实在是有几家闹得太不像话了,村长和族老们忍不住出面警告,再闹下去就取消那家的做工名额,才把事情摁下去了。
陈远文听闻此事后,心有戚戚焉,都是穷闹的,不管怎样,他终于迈出了实现财务自由同时帮助陈家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而在陆三爷的帮助下,红薯粉条在广州府推出后迅速大卖,陈家村的红薯粉条也不愁出路,陈家村也越过越好。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