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陈传荣的婚事,陈郎中就来气,前几天,媒婆介绍的那个水西村的姑娘听着就不错,是家中长女,田里的农活和家务活都是一把好手,长得高挑标致,奈何陈三叔一听到人家不识字就一口回绝了。
陈郎中气得拿起藤条满院子追杀陈三叔,“你以为识字的姑娘遍地都是啊,农村人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去上学识字,就算是有钱去上学识字,那也是家里的男丁去学堂,哪里轮得到一个女子去上学。你这分明就是不想成亲。”
而这位媒婆是隔壁村的,看见陈郎中家最近又建作坊又建青砖大瓦房的,打听到这个陈老三成亲就有单独的院子住,而且婚后就分家不分户,新娘子嫁过去就可以当家做主,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介绍了娘家的侄女,谁知道这个陈老三开口就是一句“识不识字”,不识字就一口回绝,把媒婆气了个倒昂。
媒婆心想,不要说在村子里,就算是镇子里、县城里,识字的女孩也不多呀,要不就是读书人家,像秀才家,或者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才有可能识字,这陈老三家不过是赚了点小钱,腿上的泥还没有抹干净,就想高攀读书人家或富贵人家的女儿。他家里没有镜子的话,可以撒泼尿照一照他的样子,真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
心里忿忿不平的媒婆立马找到她相熟的媒婆甲,添油加醋地把陈传荣好高骛远,看不上农村女娃的消息散播出去。
然后,媒婆甲传给媒婆乙,媒婆乙传给媒婆丙,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水西堡周边的十里八乡都知道山旮旯里的陈家村的陈老三看不上村姑,一心想高攀秀才家和富人家的姑娘。
等陈郎中再找上其他村的媒婆,让她们帮忙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谣言,他虽然愤怒,毕竟自家三儿子说的只是识字的姑娘,并没有说一定要秀才家姑娘和富人小姐,奈何这里的村庄识字的姑娘实在太少,一些童生和富人家庭,也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由,不会教授女儿识字。
而陈传荣之所以想娶一个识字的姑娘,主要是因为她娘识字,会记账管家,二姐和大哥家的三个女儿也跟着阿娘识字做针线,对比大字不识的大嫂、二嫂和大姐,大姐是因为怕辛苦不肯认字,他阿爹也惯着,他觉得阿娘特别温柔又讲道理,不会胡搞蛮缠。
陈郎中了解了自家幺儿的想法后,内心自鸣得意的同时,也忍不住吐槽自家老幺,“你以为是谁都有好运气娶到像你娘那样识字又会刺绣的女人,你看看你大哥二哥,虽然你大嫂二嫂不识字,不也过得挺好的嘛”。
可惜,不管陈郎中如何好说歹说,一根筋的陈传荣依然不肯松口,陈郎中只好骂骂咧咧地找陈老二商量,让他抽空去找一趟小女儿陈玉兰,让她帮忙留意一下看有无识字的适婚姑娘可以介绍给她弟弟,只要识字,人长得周正,家境差点没所谓。
陈老二接到这任务,不敢耽搁,隔天就去了陈玉兰家。陈玉兰听了弟弟的事,皱着眉思索起来。“这识字的姑娘,在咱们周边确实难找。不过,我倒是想起一户人家。镇里有个布庄老板,他家女儿自幼读过几年书,模样也还周正。就是听说心气儿高,不知道看不看得上老三。”
陈老二眼睛一亮,忙道:“不管成不成,总得试试。你赶紧帮着牵牵线。”陈玉兰点头,当下就准备去布庄老板家探探口风。
到了布庄,陈玉兰说明来意,老板沉吟片刻道:“我家女儿是识字,但婚姻大事得她自己做主。”于是唤出女儿,那姑娘听闻陈传荣的情况,一听到要嫁到水西堡下面最偏僻的小山村,立马就拒绝了,她自恃识文断字,要嫁的人不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就是斯文书生,这种泥腿子,她可看不上眼。
陈郎中收到小闺女传来的消息,也彻底放弃了,想让幺儿过一段时间,自己想开了再说,谁知道,就在陈家已经放弃的时候,事情却峰回路转。
这天,陈郎中正在家中给隔壁村一个耕田时被锄头砸到脚面的倒霉村民看跌打,陈六叔找过来了。说起来,陈郎中之所以在十里八乡这么有名,甚至有远在其它堡里的人都不辞劳苦走那么远的路来找他看诊,靠的就是他家的祖传N代的跌打药酒,配合他家独门的活血散瘀药方和按摩手法,不管是体内有淤血,还是体表青肿隆起来,都能药到病痛除。
陈郎中之所以一直呆在陈家村,没有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在镇里或县城开跌打损伤医馆,原因就是谨守祖训,家里没出秀才不得出村子开医馆,就是担心护不住这个方子。
好不容易等陈郎中看诊完,康哥儿带着病人去拿药和交代医嘱。陈郎中才有空看向在一边坐着喝茶等他的陈六叔,陈远文醒目地给阿公也倒了一杯茶,然后站在一旁东摸摸西摸摸,状似无意地偷听。
“小六,你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陈郎中率先打开话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