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妥善安置在临时居所的慈幼坊孩子们,在林噙霜、盛墨兰以及女医和嬷嬷们的耐心安抚下,惊惧的情绪渐渐平复,脸上也开始有了些许孩童应有的生气。
也正在此时,包拯带着风尘仆仆的一行人,赶到了梅州城,盛长梧闻报,亲自出迎。
“包大人,一路辛苦!”盛长梧拱手,看着面前这位名满天下的“包青天”,心中虽有一闪而过的念头,官家派他来,莫非是觉得我盛长梧手段不够狠厉,压不住这场滔天大案?
但随即他便将这丝疑虑抛开,包拯亲至,对此案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助力,更能彰显朝廷对此事的重视与震怒。
“盛大人,案情紧急,不必多礼。”包拯回礼,面色凝重,没有丝毫寒暄的心情。
盛长梧点头,直接将包拯以及几位新调任的官员引入书房,将一摞厚厚的卷宗和证物摊开在他们面前。
“包大人,诸位,此乃本案所有涉案人员的详细口供、苦主证词、物证及我等查访所得,请过目。”
包拯拿起卷宗,沉心细看,越看,他的眉头锁得越紧,呼吸也越发粗重。
之前那封八百里加急奏章,碍于篇幅,只能陈述梗概,而眼前这详尽的记录,将每一桩罪行的细节、每一个孩子的惨状都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其龌龊、其残忍,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他握着卷宗的手背青筋暴起,胸口剧烈起伏,那股压抑不住的怒火几乎要破膛而出。
“畜生!罄竹难书!”包拯猛地合上卷宗,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沙哑,“盛大人,容包某再去亲自审问一遍这些衣冠禽兽!”
“包大人请便。”盛长梧理解地点头。
包拯雷厉风行,当即提审了主犯数人,面对包拯那黑脸上宛若实质的威压和毫不留情的诘问,那几个原本还想狡辩或求饶的犯官,最后一点心理防线也彻底崩溃,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审问完毕,包拯回到书房,对盛长梧沉声道:“盛大人,你奏章中所提,对此案主犯及助纣为虐者,皆以极刑严惩,以儆效尤之议……”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包某深以为然!此等撼动国本、灭绝人伦之恶,若不施以最严厉之惩戒,不足以平民愤,正法纪!”
盛长梧闻言,心中一定,拱手道:“能得包青天认可,盛某荣幸之至。”
“盛大人客气了。”包拯神色稍缓,语气中也带上一丝敬佩,“按官阶,盛大人乃二品巡抚,还在包某之上。大人年少有为,心系黎民,更难得是行事果决,包某佩服。”
“包大人过誉,盛某只是侥幸,比旁人多了些机遇,倒是包大人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之事迹,盛某早已如雷贯耳,由衷敬佩。”盛长梧这番话说的真诚,他对包拯这般纯粹的正直,确实心存敬意。
两位皆是实干之人,短暂的相互敬重之后,便不再多作寒暄,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公审准备中。
第二日,梅州府衙,大堂之上。
“威——武——!”
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分立两旁,低沉的堂威声透着森严之气,大堂之外,闻讯赶来的百姓人山人海,群情激愤,将府衙前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盛长梧作为巡抚,主坐堂上,包拯则以钦差协办之身份,坐于旁侧。新任的梅州官员亦在旁听审,以此明志,更是警示。
“带人犯!”盛长梧惊堂木一拍,声音冷冽,传遍大堂。
一干人犯——包括那慈幼坊管事、涉案官员、为虎作伥的富商、那破了清规戒律的和尚,以及那些协助埋尸、隐瞒罪行的帮凶,悉数被押上堂来。
他们个个面如死灰,抖如筛糠。
罪证一一呈堂,苦主(为保护幼童未直接上堂,但其证词由官员记录转述)的血泪控诉被当众宣读,桩桩件件,清晰确凿,每念一桩,堂外围观百姓的怒骂声便高涨一分。
待到所有罪行陈述完毕,盛长梧与包拯对视一眼,彼此眼中皆是决然。
盛长梧目光如电,扫过堂下跪伏的众犯,拿起早已写好的判词,朗声宣读,其声铿锵,掷地有声: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地方绅衿、出家之人,本应教化百姓,庇护弱小,却竟丧心病狂,勾结成奸,将魔爪伸向孤苦无依之幼童!行此禽兽不如之举,践踏人伦,罔顾国法,天理难容!”
“依《大宋刑统》,尔等所犯,罪大恶极,人神共愤!今判:主犯南叔槐、庞龙、释永知等七人,斩立决!从犯周凯、辜施善……等五人,绞刑!其余协从、知情不报者,依律流放三千里,永不赦免!”
“所有家产,抄没入官,用于抚恤受害幼童及日后慈幼坊用度!”
判决一出,堂外围观的百姓先是寂静一瞬,随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青天!盛青天!包青天!”
严惩恶徒,大快人心!
包拯看着身旁神色沉静却目光坚定的盛长梧,心中暗赞:此子不仅能力卓越,更有雷霆手段与菩萨心肠,未来必是国之栋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