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秀进入崆峒派两个月后的清晨。
崆峒派大演武场。
作为曾经九大门派之一的名门正派的大演武场,这里足够数百名弟子同时修炼。
然而此时只有三个人。
正在修炼崆峒派剑法的刘振熙和他的指导者权英。
还有流着汗水,腿上绑着沙袋练习马步的李哲秀。
“呼,呼。”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李哲秀的脸上依旧挂着豆大的汗珠。
这是因为指导他的师父权英为了让李哲秀适应外功修炼,不断增加沙袋重量,使他的身体达到了极限。
因此,李哲秀每天都进行着极限的外功修炼。
这是权英坚信的基础扎实才能成为高手的训练方法。
这也是权英自己入门时经历的训练方法。
正在观察刘振熙姿势的权英的目光不经意间转向了李哲秀。
他看到李哲秀满身汗水,旧衣服紧贴在身上。
‘真是令人惊讶。如果是其他孩子,在连续两个月每天重复外功训练的情况下,早就开始抱怨了······。’
权英内心有些惊讶地看着李哲秀。
一般来说,在江湖武林中,外功并不被重视。
当然,名门正派会在入门之前通过吐纳法和外功来打基础,但这只是基础功的范畴。
在江湖武林中,外功只是内功的辅助,仅此而已。
虽然江湖中有铁布衫这样的外功武学,但只练外功的武人往往被视为三流武师或流浪汉。
实际上,除了传说中的金刚不坏之身,通过外功达到高境界是不可能的。
因为外功无论怎么修炼,也只能达到一流水平,是有上限的武功,因此更加如此。
因此,刚入门的年轻弟子往往会轻视外功修炼,对外功基础训练抱怨连连。
因为他们向往的是驰骋江湖、一剑劈开泰山的内功高手,而不是在江湖中被视为三流的外功修炼。
简单来说,他们是为了学习内功成为高手才加入门派,而不是为了这种看似无用的身体锻炼。
当然,高人们知道这些年轻弟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但由于他们一心想要学习内功成为高手,所以高人们的劝告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对牛弹琴。
因为每个加入门派的孩子都梦想成为江湖英雄。
‘我当初入门时也对外功训练抱怨不已,向先师请求教授内功······。’
即使是伏魔剑客权英本人,在加入崆峒派后也对外功训练抱怨过。
而且外功修炼是枯燥乏味的。
不像内功那样有灵药这样的捷径,也无法通过运气调息感受到内功增长的乐趣。
外功修炼的效果需要在中长期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外功修炼通常是师父强迫弟子们进行的。
权英自己也曾因基础外功和吐纳法的枯燥而抱怨,要求师父尽快教授内功,结果被教训无数次。
但李哲秀不同。
在入门之前就学习吐纳法的情况在向往江湖高手的孩子中并不少见。
但在枯燥且艰难的外功修炼中,从未抱怨一句,这在孩子中是极为罕见的。
‘唉。哲秀的资质只是凡资,我并没有寄予太大期望······。’
权英的眼瞳微微颤抖。
李哲秀的筋骨资质并不是钝资或秀资,而是凡资水平。
如果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加上运气,或许能达到一流水平,但若没有天运相助,则不可能突破至更高境界。
李哲秀正是那种所谓不上不下的、不幸的天才样本般的存在。
他无法与拥有成为一代宗师资质的天才刘镇熙相提并论。
因此,权英对李哲秀并没有寄予太大期望。
他允许李哲秀入门,仅仅是为了让刘镇熙有个陪练的角色,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目的。
然而,在看到李哲秀默默无言地忍受外功锻炼,甚至在艰苦中仍能微笑享受时,权英不得不修正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资质平庸,但毅力和努力却达到了天才的水平。’
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超越了所能承受的外功锻炼,却依然笑着享受的样子几乎接近疯狂。
实际上,每当看到他的眼神时,权英有时会从他的瞳孔深处感受到一丝疯狂的气息,令他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拥有这样的坚韧和努力,李哲秀至少能达到一流水平,如果有天运和奇缘相助,或许能窥见绝顶境界。’
当世武林中被称作绝顶高手的人,大多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故事或扎实的基础训练。
李哲秀虽然不具备像那些绝顶高手那样的资质,但凭借这种坚韧,足以达到一流水平,甚至窥见绝顶境界。
‘呵呵,这样的程度足以辅助辉雅了。让哲秀入门真是明智之举。辉雅和哲秀都是崆峒派的洪福啊。’
权英心中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确认了原本不抱期望的二弟子的天赋,以及崆峒派重建的可能性上升,让他怎能不高兴呢。
“还剩一个时辰。”
他尽力掩饰内心的喜悦,轻轻拍了拍维持马步不动的李哲秀的肩膀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监重生:这一世我要做快活王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太监重生:这一世我要做快活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