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让战士们把鬼子拉上来,用赵婶的草药给他们包扎伤口。一个鬼子看着王卫国,用生硬的中文说:“你们……不杀我们?还给我们治伤?”王卫国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日军军票——是张连长给的,“你们要是想回家,就拿着这个,我们派人送你们到边境;要是想留下来,就帮我们干活,等战争结束,再送你们回去。”
鬼子愣住了,眼里满是不敢相信。他们在华北待了两年,见惯了烧杀抢掠,却没想到会被“敌人”善待。其中一个鬼子突然跪下来,对着王卫国磕了个头:“谢谢……你们是好人。”
战斗很快结束。战士们开始清点战果:缴获步枪十二支、军刀两把、子弹三百多发,还有日军藏在营房里的半袋玉米面;俘虏日军十八人(十二个能战的,六个冻病的),其中有十个愿意回老家,八个愿意留下来帮忙。张连长站在据点门口,举着步枪大喊:“韩家峪据点,被咱们端了!”
声音在夜雾里回荡,远处的马家堡村很快传来欢呼声——乡亲们都没睡,一直在等消息。赵老栓家的遗孀推着独轮车,把草药汤分给战士们:“快喝口暖暖身子!你们可太厉害了,这么快就端了据点!”李老师带着孩子们跑过来,手里拿着用红布做的小旗子,给每个战士都系在胳膊上:“这是‘英雄旗’,你们都是马家堡的英雄!”
王卫国靠在老槐树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战士们在清点武器,乡亲们在给俘虏喂药,孩子们在据点门口唱歌,连投降的日军都在帮忙收拾柴火堆。空冥状态里,他突然想起前世看到的新中国——高铁在金色的麦田上飞驰,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老人们在公园里下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这些画面和眼前的据点、欢呼的人群、手里的草药汤重叠在一起,他突然明白,今天的胜利不是结束,是开始——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开始,是无数像张连长、小李、赵婶这样的人,用汗水和鲜血铺就的开始。
“卫国,在想啥呢?”王破军走过来,手里拿着《玄真子兵要》,上面沾了点泥土。
王卫国抬起头,眼里满是坚定:“王叔,俺在想,以后咱们还要端更多的据点,把鬼子都赶出去,让咱们的‘国’变得很强很强,再也没人敢欺负咱们。”
王破军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好小子,有出息。玄真派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咱们今天赢了,明天就能赢更多,总有一天,能把所有鬼子都赶回老家,让咱们的家,再也没有战火。”
夜深了,雾渐渐散了。战士们和乡亲们扛着缴获的武器,推着独轮车往马家堡走,俘虏们跟在后面,有的帮着抬伤员,有的帮着拎草药。王卫国走在中间,手里攥着母亲的手帕和北斗七星铜簪,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加固据点,要训练新的战士,要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可他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有战友,有乡亲,有前世的知识,还有一颗想守护这片土地的心。
走到马家堡村口时,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唱起了《松花江上》,歌声在晨雾里飘得很远。王卫国抬头望着天空,看到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据点的废墟上,也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那是希望的光芒,是胜利的光芒,是属于他们的,在战火里拼出来的光芒。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奋斗在激情岁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