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在他心中升起。这道诏书的行文风格,与他所了解的明代官方文书的严谨、刻板、八股化的风格,大相径庭。它太……天马行空了。
他压下心中的疑惑,继续念下去。
“……此类贤才,或隐于山林,或混于市井,或自称……知晓天机、来自他方。”
当“来自他方”这四个字从他口中吐出的瞬间,初三感觉自己的呼吸,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
仿佛一道闪电,在刹那间照亮了他混乱的脑海。
来自他方。
这不就是对他自己最精准、最字面意义上的描述吗?
他猛地抬起头,再次死死地盯住那四个字。那不是他的错觉。白纸黑字,朱红大印,以大明皇帝的名义,向天下宣告,要寻找那些“来自他方”的人。
这怎么可能?
这完全不合逻辑!
一瞬间,一个最疯狂、最不可思议的念头,如同鬼魅般从他心底冒了出来:难道……写这道诏书的人,也是……
不。他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这太荒谬了,概率太低了。宇宙中两颗尘埃连续两次撞到一起的可能性,或许都比这个要高。
他的大脑,那颗被现代逻辑训练过的、习惯于在已知信息中寻找合理解释的大脑,立刻开始疯狂地工作,试图为这个巨大的“异常”寻找一个更“现实”的解释。
首先,他回想起自己已知的历史信息。正统皇帝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 。史书记载,这位皇帝本人就颇为迷信,对道教、祥瑞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而王振,作为一个权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必然会投其所好。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王振从某个江湖术士或者道士那里,听到了类似“异人降世”、“天机玄理”之类的说法,觉得可以用来取悦皇帝,同时也能借机网罗一些有“奇技淫巧”的人才为己所用?
这个解释,听起来比“另一个穿越者”要合理得多。
王振,或者他手下的某个幕僚,可能只是想把这个概念包装得神秘一点、宏大一点,于是就用了“来自他方”这种模棱两可、可以做多种解释的词语。对于普通人来说,“他方”可以理解为遥远的海外,或者某个不为人知的深山。
对,一定是这样。
初三的思维,沿着这条他自认为“合乎逻辑”的轨道,继续向下推演。
这道诏书,本质上,就是一次由皇帝和权阉共同发起、极其不靠谱的、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求贤令”。它的目标,是那些在主流科举体系之外的“奇人异士”。比如擅长炼丹的方士,精通机关术的工匠,或者仅仅是能说会道的骗子。
而他,一个拥有二十一世纪知识体系的灵魂,恰好完美地符合了这道诏书上所有的“关键词”。
“格物致知之奇技”?他脑子里装着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无数蓝图。
“通晓古今未来之玄理”?他知道未来四百年整个世界的走向。
“知晓天机、来自他方”?这简直就是他的身份证明。
一个巨大的、疯狂的、充满了致命诱惑的机会,就这样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摆脱这片泥潭,摆脱饥饿与屈辱,通往权力中心的、独一无二的路。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