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李虺忽然问:“管寨主,在下记得,管寨主应是青州人士吧?”
管亥一惊:“大寨主竟知我是青州人?”
颜良亦感兴趣:“管兄是青州何处?某乃青州齐国人氏。”
“某亦是齐国人氏。” 管亥喜道,“原来与颜兄竟是同乡,日后当多亲近!” 二人又干一杯。
李虺续道:“我记得太平道在青州有个渠帅,也叫管亥……”
“那不是在下!” 管亥突然动怒,随即致歉,“大寨主见谅,那人是在下孪生兄长管戌,是他冒我之名做了太平道渠帅。”
众人皆奇,管亥遂道出缘由:“家母生我兄弟二人,兄长戌时生,名管戌,字伯威;我亥时生,名管亥,字仲严。自幼一同习武,起初兄长胜我,十八岁后我武艺反超。师父见我肯下苦功,便传我一十三式‘天元’棍法,此法全凭力量,兄长心性不定,师父未传。后来我入山修炼,待下山方知,兄长竟冒我之名四处作恶,还投了太平道做渠帅。我气不过,便离家游荡,囊中羞涩,才在此落草。”
李虺闻言,暗忖这情节竟与小说中裘千仞兄弟相似,难怪管亥武艺如此高强,能胜颜良、战平典韦,实是与关张赵齐名的猛将!
“仲严,” 李虺肃然道,“我等前来石猿山,正因你兄长所在的太平道。”
“哦?” 管亥不解。
“我等自雒阳而来,近一年已查知太平道意图造反,且握有确凿证据。只是我等皆是白身,人微言轻,故寻一处落脚之地,待其起事,便乘势起兵,谋一席之地,日后也好戡平乱世,还天下太平。”
管亥闻言,慨然道:“既然如此,管亥愿追随主公!” 他本已落草,兄长又是反贼,正需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见李虺有雄才,麾下又猛将如云,当即决意归顺。
李虺于石猿山盘桓两日,查明山寨实情:管亥上山不足半年,有喽啰百六十余人,多是被士家豪强欺压的百姓,其中几十人还带有家眷。此山东西宽四十里,南北长七十里,四面险要,只有南北两口出入,内有泉眼湖泊,足可养活数万人,山中野兽遍布。向南百里便是确山。正是日后汝南黄巾刘辟、龚都的屯兵之地。
此时已是光和七年正月二十三,离黄巾起义不足一月。李虺不敢耽搁,决意留下颜良与十名精锐协助管亥训练喽啰,自己与典韦星夜赶回上北芒村。留下颜良,一来因他是管亥同乡,可稳住人心;二来也防管亥生变,确保此处根据地不失。
赶回上北邙里,李虺先拜见典母,随后召集众人议事,将收服管亥、得石猿山之事告知,众人皆喜。
叶雄道:“主公,不如先派些人去山上盖房,免得大队到了无住处。”
李虺问戏志才:“军师以为如何?”
戏志才摇扇道:“可行。据监视得知,唐周身边不止我们一路人,已有另一路与其接触。看其动向,似有告密之意,太平道起事恐在旦夕。我等需提前派人去石猿山建房,以备南下驻扎。”
“才刚月底,唐周便要告密?” 李虺讶道。
“有人以利诱之,若条件满足,他怕是即刻便会出首。” 戏志才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李虺与戏志才商议已定,决遣张晟、关羽率一连兵马,偕张顺同往石猿山。此时已近二月中旬,天气渐暖,李虺嘱二人:“趁朝廷未下募兵诏,速往山中筑屋,愈多愈好,能盖几许便盖几许,能容数万人为佳。”
众将与戏志才皆不解其故,然李虺秘而不宣,只令依计行事。须知,李虺心中早有计较,欲借长社之战图谋大事,却以假言相告众人,乃欲欺敌先欺己也。
原黄巾起义,本因唐周叛变告密,于二月仓促起事。至三月,势如燎原,席卷八州,州郡多陷。朝廷遣卢植、皇甫嵩、朱儁三路征讨:卢植拒河北张角主力;朱儁四月兵败,连累皇甫嵩被颍川黄巾波才部围困于长社,官军合兵不足三万,而黄巾众十余万。
波才虽众,却乏战经验,依草结营。皇甫嵩乘夜大风,纵火烧营,黄巾大乱。皇甫嵩、朱儁合曹操之兵,共破黄巾,斩三万,溺七万于颍水。
李虺之意,正欲趁此乱局,于曹操往援堵截黄巾时,设法除之,以绝后患。同时尽收战败黄巾数万,虽多老弱,亦是人口,乱世之中,人口实为最大财富,纵有三成能战,亦足可观。
然曹操所领三千骑兵,及皇甫嵩、朱儁近三万官军,皆非李虺现有兵力可敌。欲抗此辈,李虺唯有恃其秘密武器,炸弹。
关羽、张晟前往,亦能加强石猿山实力,确保万无一失。余下三百余人,则留在北芒村,待朝廷招募义军的旨意下达,再招募一二百人,届时南下便名正言顺了。
日子飞逝,转眼到了二月十三。裴元绍自雒阳赶来,急报:“主公,唐周昨夜与人密谈至三更,来者必是朝廷中人,否则宵禁时段怎敢在城内行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