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虺率众列于道旁,俄而数骑飞驰近前,乃为首诸将。
颜良一马当先,于马上拱手道:“主公,我等不负所托,尽劫袁术押送之财物车辆,生擒官军千余,余者随袁术遁走。”
李虺道:“诸位辛苦!得此财物,今年山寨生计无忧矣。否则,此十万之口,吾何以养之?”
众将闻言大笑,龚都趁机上前道:“主公,此二位乃何仪、何曼兄弟,已决弃暗投明,归顺主公。”
何仪、何曼忙下马叩拜,二人新降,见山寨兵强马壮,唯谨礼示敬,冀早融入。
李虺亦翻身下马,扶二人起身。观此兄弟,反差甚着:何仪身不满七尺(不足一米六),形瘦面白,类书生;何曼身高八尺有余,虎体狼腰,膀阔三停,臂粗近何仪之股,貌凶如管亥,众皆疑非亲生弟兄。
李虺道:“二位将军辛苦!既归吾麾下,便是一家人,无需多礼。且二位未入山寨,已立大功,山上已备酒宴,吾等共归,为二位接风,为众将庆功。”
时人多有饥馁之虞,而李虺能令山寨十万军民饱食,复隔三差五设宴,众将皆心折钦佩。
盖多数黄巾起事,皆为求一饱饭。若有饱食可觅,无论为寇为贼,于走投无路之饥民而言,实无差别 —— 此乃李虺能招降众多黄巾之故。因李虺身后有裴元绍暗作调度,常以 “咸亨商行” 之名购粮,密送石猿山;复将山中所酿 “云中仙” 运至各地,换取粮食而归,故能维系粮草充足。
时大汉光和七年六月中旬,汝南、陈国黄巾为皇甫嵩、朱儁所灭。南阳太守秦颉虽斩张曼成,然黄巾复推赵弘为渠帅,秦颉久攻不克。卢植为小黄门左丰所诬,被朝廷押还雒阳,命河东太守董卓北上,代卢植统广宗战事。
朝廷以颍川、汝南、陈国黄巾既平,令皇甫嵩、朱儁分兵:皇甫嵩率兵北上,剿兖州黄巾卜己部,再进广宗,与董卓合兵攻之;朱儁则西援南阳,与先至之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汇合。
一时中原之地,数路官军奔赴各战场,黄巾所控地域日渐蹙缩,朝廷大军渐握战局主动。
石猿山遂止对外征战,唯遣斥候与咸亨商行四处探听消息,山中要务转而为兵马训练与建立生产建设兵团。
何仪、何曼兄弟归山时,携众一万六千余人,其中汝南突围所存精锐黄巾七千余,余者皆为自陈国裹挟之百姓。
独立骑兵团之建,先从三八六旅抽调千余作战人员,复从未改编之数万原黄巾精锐中择七八百人,凑足两千之数。命原石猿山大寨主管亥,李虺麾下武力至强者为团长,程普为一营长,韩当为二营长,张晟为三营长。
所择战马,皆年齿适中、善奔且体型相近者,毛色则不论。盖马铠皆黑,覆于马身,难辨毛色。然此亦生一弊:骑兵难认己马。李虺无奈,令张顺于马铠标数字编号,教骑兵以编号识马。
骑兵团虽立,然装备尚缺,只得先训后补。即便是从三八六旅调出之千余人,离队时亦需留铠甲予替补兵员,以保三八六旅满编。若遇战事,可保其战力完整。
颍川之战后,山中二十至二十五岁精壮八千余;汝南之战后归顺黄巾虽不足三万六千,然经惨烈战事,所存皆为精锐,二十至二十五精壮达一万八千余。至若二十五至三十岁者,原有一万四千余,加新附一万两千余,共两万七千余,此皆良佳兵源。唯当前条件不足以多养兵卒,故如何善用此众,成当务之急。
三八六旅与独立骑兵团合计一万二千人,若加千余师部,便可组一师。然李虺不为此计,盖当前更重分兵确山:需将现有兵力与人口,合理分配于两山之间,既尽用两山资源,又使分兵后两山成犄角之势,可相互应援。
李虺、戏志才商议多日,决计以剩余二十至二十五岁青壮六千余,再编二团,合新二团为新旅,名“三五九旅”,欲效南泥湾开拓之精神,令其往确山拓荒。
另将二十五至三十岁者两万六千余,组“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二师;三十至四十岁者亦两万六千余,组农三师、农四师。以农一师、农三师为第一纵队,驻石猿山;农二师、农四师为第二纵队,驻确山。
其余四十岁以上者一万三千余,及妇女万余,皆一分为二,两山各得半数。至若十七至十九岁者三千余,留为独立团储备力量,暂编一团为李虺警卫团;七至十六岁童子,悉留石猿山,集中读书育材。另有匠作局所选工匠、学徒及伤残者千余,亦留守石猿山。
兵力既分,当择统兵之将。李虺麾下猛将虽多,然能独当一面之帅才寥寥。颜良、文丑、关羽有统帅之能,典韦经一年读书、戏志才授兵书,虽非帅才,亦堪任团长。李虺与戏志才权衡能力、势力平衡及战力,定人事任命:
命关羽为三八六旅旅长,典韦为独立团团长,周仓为新一团团长,骑兵团归三八六旅建制;颜良为三五九旅旅长,新设七零一团、七零二团,分命何曼、文丑为团长,新二团归三五九旅,叶雄为团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