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大厅后堂密室中,李虺与戏志才召裴元绍,详询沛国士家武装之事。李虺见裴元绍,不及寒暄便急问:“元绍,沛国那支士家武装来历如何?可曾打探清楚?如今去向何方?总不至于凭空消失吧?”
“主公,属下已遣人探查。” 裴元绍答道。
“哦?结果如何?” 李虺追问。
“谯县乃豫州要地,属下早于当地设商行分号。此次作乱之黄巾残余,据传为青州黄巾一支。青州黄巾虽众,然青州经战乱后土地荒芜、人口流失,无力供养百万之众,故这支黄巾自泰山郡辗转进入豫州。”裴元绍道。
“如此说来,此乃管亥将军兄长管戌麾下?” 李虺问。
“回主公,正是。其过泰山郡时,又收编部分原泰山贼寇。泰山旧主臧霸携孙观、吴敦、尹礼等投徐州刺史陶谦,余者不愿归朝,仍留泰山,此次便与青州黄巾合兵,共约一万五千之众。”
戏志才闻黄巾达一万五千之数,亦生兴趣,接口问:“元绍,此一万五千人中,老弱几何?”
“军师,皆为黄巾精壮。彼入豫州后先攻沛县,继而大肆掳掠百姓。”
“如此看来,这支黄巾战力不弱。” 戏志才道。
“军师所言极是!此股黄巾一路连下沛县、丰县、杼秋、萧县,直抵沛国治所相县,连国相都弃城而逃。”
李虺愈听愈急,抢问:“那他们如何被剿灭的?”
“主公,这支黄巾劫掠相县后,东扑太丘、临睢二县,行至砀县时,忽有一支人马杀出,乘其不备从侧面突袭。那支人马为首数将皆骁勇异常,当场斩杀数名黄巾将领,余众尽散。”
李虺闻裴元绍所言,心觉可疑:“皆被杀散?尽逃去了?”
“主公,属下所获乃打探所得,具体详情未能尽知。”
“不对!若真被杀散,迟早会复聚。豫州一马平川,溃散黄巾却踪迹全无,能遁往何处?”
戏志才摇扇笑道:“怎会真消失?恐是被那支士家武装尽数招降了。”
“哦?依志才之意,此辈黄巾已被收编?那其队伍更加强大,又如何能销声匿迹?”
“主公既能在颍川令五六万黄巾悄无声息隐匿,彼辈为何不能?”
“莫非也藏于深山?可豫州平原之地,哪有藏兵之所?”
“主公还记得他们在何处伏击黄巾吗?”
裴元绍忙提醒:“主公,是在砀县。”
李虺闻 “砀县” 二字,仍一脸困惑地望向戏志才。
戏志才道:“主公,他们定是去了高祖龙兴之地。”
此言点醒李虺,失声叫道:“芒砀山?”
“主公所言极是。”
“原来如此!此辈竟学我军手段!莫非我军驻两山之事已泄?”
“未必。想来彼辈背后必有大才,观黄巾之乱,从颍川、汝南之战细节中推知主公策略;再加去年冬我军抢粮之举或露蛛丝马迹,故仿主公所为,私建精锐藏于芒砀山,其意恐是要与主公争雄。”
李虺闻戏志才分析,钦佩不已,愈发认定幕后主使乃曹操,对裴元绍道:“元绍,谯县曹氏、夏侯氏,无论用何法,务必安插眼线!查那陉山伏击战中‘身死’的曹操,是否匿于某处诈死;曹氏之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氏之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其行踪举动,皆需实时掌控。”
“主公怀疑这支精兵乃曹操所建?”
“正是。”
“可何以见得曹操未死?”
李虺据史分析:“志才可知,沛国有实力的士家虽多,然兼具实力与姻亲之谊者寥寥。曹氏与夏侯氏皆为谯县大族,世代通婚;传闻当朝大司农曹嵩本是夏侯氏子,过继与大长秋宦官曹腾为养子,两家更成骨肉至亲。曹嵩为官多年,恃权牟利,曹家富甲一方。有此实力,加两家人才,若曹操当年真诈死避祸,暗中蓄势募兵,待乱世至,便可图霸一方。”
戏志才点头认同:“主公,眼下切不可为此事乱了方寸。当以主公战略为根本,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便南下扫平江东,稳固后方,再留精锐于确山,为中原埋下伏笔。中原乃平原,易攻难守,若主公‘一五计划’能成,日后反攻中原,并非难事。”
李虺细思戏志才之言,觉甚有理,此时实非兴师问罪曹操之时,否则徒然暴露实力,难获实利。只是此前还为 “除掉” 曹操而窃喜,今方知此等枭雄难除,不禁又疑:当初烧死的刘备,莫非也未真死?
“元绍,此次召你,尚有一事。”
“但凭主公吩咐。”
“前年我与闻生、伯伟曾往并州,此事你当知晓?”
“属下自然记得。”
“并州之行已与刺史丁原议定,开设分号。此事只需找刺史府主簿吕布办理,他会发公文相授 —— 你可在并州九郡遍设分号,以利收集情报。我已应允,‘云中仙’售与刺史府一律八折,此事你需记牢;另往见丁原、吕布时,各赠数坛为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