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追至旧营,令徐晃、高览与于夫罗继续追击,留郭太、韩暹打扫战场以补损失;自率部尾随,沿途收降败兵、收缴器械,押回大营。
弘农西门外,李傕率三万兵骂阵半日,见城中无动静,只得下令攻城。城上曹洪、曹纯各领万兵,由白饶、于毒辅佐分守城墙,备足弓矢、滚木、雷石——曹操出征前早有吩咐,西门需坚守不出,绝无差池。
李傕调遣兵马,张辽、高顺、魏续、宋宪分守两翼,名为护阵,实则监视。鼓声起,李傕军结阵前行,盾兵开道,掩护云梯、井阑等器械推进。已入箭程,城上仍无动静。
距城不足十丈,李傕军呐喊加速,兵卒架起轻便攻城梯——云梯、井阑笨重难推,需以此补其不足、吸引火力。攻城梯次第竖起,先登死士已然攀援,云梯、井阑亦缓缓近城,然城上依旧死寂。
反常之举令攻城兵卒迟疑,节奏稍顿。恰在此时,城上鼓声骤起,无数火把掷下,城墙下瞬间化为火墙。已架之梯、攀梯之士尽被吞噬,近城的云梯、井阑亦燃大火,梯上兵卒或跳或坠,非死即伤,哀嚎遍野。
攻城军转身奔逃,城上万箭齐发,箭雨倾泻于无盾掩护、背对城墙的败兵之上。
李傕怒极,然无可奈何。此计虽未多杀士卒,然重型攻城器械或焚或弃于箭程之内,已难再用。
曹洪、曹纯见李傕军退至箭程之外,即令止箭,反率士卒于城头诟骂,以报半日被辱之仇。此乃武安国昔年在北海剧县御黄巾之策,曹操为防吕布西攻,特嘱亲历此事的曹洪预作防备。
曹操、曹洪皆知此计仅能乱敌节奏,最多争得一日之时。然曹操所求正是此一日 —— 若能败郭汜,便可解东面之危,再图吕布。
李傕本无死战之心,今折损攻城器械与两千余众,遂顺理成章撤兵回营。纵使归后遭吕布数落,亦强于再损兵马。
当夜,弘农城中大排酒宴,犒赏三军。昨日沉闷一扫而空,颜良、文丑再为众星捧月。曹操起身敬酒:“今日破郭汜,全赖张、吴二将军之功!当封二位为将军,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皆附议 —— 二人武艺冠绝全军,日后建功仍需仰仗,郭太、韩暹亦无异议。曹操遂道:“既蒙诸公赞同,今封张德为讨逆将军,吴恒为扬武将军。明日可于军中各择万人,归二位统领。”
颜良、文丑交换眼色,单膝跪地谢恩。曹操急扶二人起身,坦言道:“二位将军,某有一事相瞒 —— 某非萧雄,实乃曹操,昔为朝中骑都尉,受先帝密诏封征西将军、谯侯。因讨黄巾时诈死埋名,伺机诛董。今日二位建此奇功,某不敢再欺。”
颜良故作惊道:“莫非是汉相曹参之后、前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捋须微笑,指曹洪、曹纯道:“正是。此二人乃某族弟,曹洪、曹纯,非萧洪、萧纯。”
颜良、文丑对视,佯问道:“曹将军既持密诏,何不昭示天下、恢复身份?”
曹操苦笑道:“董贼迁都时焚雒阳,宫中圣旨尽毁。无凭无据,密诏与伪诏何异?伪造圣旨乃灭族之罪,某岂敢冒之?只得待诛董之后,再正名份。”
文丑拱手道:“曹将军忍辱负重,令人敬佩!我兄弟二人愿追随左右,助将军除贼正名。”
曹操大喜,举盏邀众共贺。徐晃上前敬酒:“恭贺二位将军!日后还请多多提携。”
“公明见外了!” 颜良回敬,“你我当同心戮力,共诛国贼。” 三人一饮而尽。高览、曹洪等将亦纷纷上前,酒宴达于高潮。
曹操忽咳嗽示意,正色道:“诸公,今日虽胜郭汜,吕布仍在西面虎视。古人云‘未料胜,先料败’,若不敌吕布,弘农不可久居。当早思退路,免全军覆没。”
众将默然 —— 吕布之勇无人能敌,弘农孤城难守。郭太见状缓和气氛:“依某之见,若不能入长安诛董,不如回白波谷,或取安邑、占河东,亦可为一方诸侯,强于在此进退两难。”
韩暹附和:“郭将军所言极是!凭我军现有兵力,占河东足矣。”
二人话音落,无人响应。曹操知其欲保实力,然自己绝不能久为白波贼。自曹纯带来可复身份之伪诏,其心已变 —— 郭太等尚欲借讨董立功脱贼籍,自己手持圣旨却不能明言,岂能久困河东?
“诸公尚有何见?” 曹操问其余诸人。众人面面相觑,无甚良策。曹操遂道:“某幼时好友袁绍,四世三公之子,今已得冀州,兵多将广。闻其与公孙瓒交兵,若董贼难除,某欲往冀州相助。一来借袁氏之名正我身份,二来凭此兵马求一立足之地,待时机成熟再讨董不迟。”
高览率先附和:“曹将军此言大善!冀州富饶,可为根基。” 曹洪、曹纯亦点头赞同。
堂中遂分两派:郭太、韩暹欲回河东,曹操兄弟与高览欲往冀州,唯颜良、文丑、徐晃未表态。文丑起身道:“曹将军,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际!轻言撤兵则军心涣散,日后谁肯死战?吕布虽勇,力敌不成可智取。今日大胜之际言退路,若传入军中,来日吕布来攻,何以拒敌?况将军讨董之功,天子与朝臣岂敢质疑密诏?何须求助他人!某以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言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