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釜底抽薪
郑玄这个名字,如同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了李薇的心头。系统提示的“高级加密协议干扰”和那无法追踪的信息节点,让她无法将其视为普通的寒门才子。她不动声色,通过柳司织的民间网络和墨文逐渐恢复后重新搭建的情报线,对郑玄进行了更隐蔽的调查。
反馈回来的信息依旧看似寻常:郑玄赁居在长安城东一座清静的小院,深居简出,除了与几位同科学子偶尔诗文唱和,便是去西市的书肆淘换些古籍,或是到胡商开设的店铺中购买些海外奇物,行为与一个好奇的读书人无异。
然而,李薇却从这“无异”中嗅到了异常。一个家境寻常的寒门学子,哪来如此多的银钱频繁光顾胡商店铺?那些海外奇物,价格可都不菲。
“系统,持续监控郑玄的能量波动和异常信息交互。”李薇在心中下令。她有种直觉,这个郑玄,很可能与那“未知干扰源”有关。
就在李薇将部分注意力投向这个新出现的潜在威胁时,来自经济层面的实质性打击,猝不及防地到来了。
这一日,赵元安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进了李薇处理公务的偏殿,脸色煞白,手中紧紧攥着一卷刚从市舶司送来的急报。
“殿下!不好了!”他声音发颤,“江南东道、淮南道多地急报,市面铜钱价格暴跌,绢帛、粮食等物价飞涨!尤其是……尤其是与我们盐引挂钩的、用于‘输粮换引’折算基准的‘开元通宝’,兑价一日之内跌了三成!而且还在持续下跌!”
“什么?!”李薇猛地站起身,接过急报快速浏览,心也随之沉了下去。
钱贱物贵,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而且发生得如此突然,如此集中!
“查!立刻去查!为何会突然钱贱?”李薇厉声道。
调查的结果很快反馈回来,却让李薇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并非市面上铜钱突然增多,而是有一股庞大的、来源不明的资金,在暗中巨量抛售铜钱,收购绢帛、粮食等实物!这种行为,人为地制造了铜钱过剩、实物紧缺的假象,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和抢购!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金融攻击!目标直指盐引制度的信用核心——盐引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背后折算基准(铜钱或粮食)的稳定!一旦基准动摇,盐引的信誉将瞬间崩塌,无人再敢持有!
“是苏家?他们还有如此财力?”李瑾闻讯赶来,面色凝重无比。
“不像。”李薇摇头,眼神冰冷,“苏家刚遭重创,产业收缩,短时间内筹集不到如此巨量的资金兴风作浪。而且,这种精准打击金融信用的手段……不似他们的风格。”她顿了顿,缓缓吐出那个名字,“我更怀疑……是郑玄背后的人。”
就在这时,柳司织也带来了市井调查的最新消息:“殿下,奴婢查到,最早开始大规模抛售铜钱的,是几家新近在江南和淮南注册的、背景神秘的商号。他们资金雄厚,行动统一,而且……似乎对市场的反应了如指掌。”
线索再一次若隐若现地指向了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书生。
“他这是要釜底抽薪!”李薇握紧了拳头。对方不再直接攻击制度条文,而是攻击其赖以生存的金融环境!这一招,比之前的任何阴谋都要狠辣,也更难防范。
“必须稳定钱价!”李瑾当机立断,“我立刻进宫,请父皇下旨,严查恶意抛售,平抑物价!”
“光靠行政命令恐怕不够。”李薇冷静分析,“对方既然敢做,必然有规避查处的办法。我们需要同样庞大的资金入场,托住铜钱价格,稳住市场信心!”
“国库……”李瑾面露难色,刚刚缓解的国库,根本无法应对如此规模的金融战。
“用这个。”李薇毫不犹豫,取出了她这些时日通过洒金笺、云裳坊等产业积累下的、堪称巨额的私人财富凭证,“这是我全部的身家,立刻秘密投入市场,收购铜钱,抛售我们持有的部分绢帛,稳住折算基准!”
“薇儿!这……”李瑾震惊地看着她,这些钱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薇语气斩钉截铁,“盐引制度若垮,你我之前所有努力皆付诸东流,这点钱财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她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对方想用钱来砸垮我们,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谁更能耗得起!王兄,你以官方名义稳定市场,我以私人资金从旁协助,双管齐下!”
李瑾深深地看着她,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最终重重点头:“好!”
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激烈的金融战争,在长安乃至大唐的主要城市悄然打响。官府贴出告示,严厉斥责扰乱市场之行,并动用府库有限的金银和物资进行平准。同时,一股神秘而庞大的资金,通过多个分散的渠道,开始在市面上悄然吸纳被抛售的铜钱,稳定币值。
李薇坐镇幕后,通过系统和赵元安建立的数学模型,紧张地监控着各地的资金流动和物价数据,精准地指挥着己方资金的进退。这是一场意志和资本的较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