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暗流再涌,风雨欲来
“广文馆”与“蕙质苑”的开办,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两颗石子,涟漪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寒门学子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实学”知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家族内部传承或被视为“奇技淫巧”的算术、格物之学,第一次系统性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蕙质苑”内的女子们,虽然大多仍带着矜持与羞涩,但在接触到诗书之外的医理、经济知识后,眼神中也渐渐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光彩。
林薇时常会抽空去两所学馆看看,有时是公开讲学,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外,看着那些伏案苦读或热烈讨论的身影。这是她播下的种子,是她试图改变这个时代根基的尝试,每每看到这些充满生机的景象,她便能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慰藉,仿佛前世在金融战场上攫取再多财富,也比不上此刻看到知识之光点亮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然而,正如张贲所预警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舆论发难
首先发难的,并非直接的攻讦,而是舆论。
长安城的茶楼酒肆、文人雅集之中,开始流传起一些针对新学馆的“议论”。
· “听闻那广文馆,不重经义,专教些奇巧算术,商贾之道,此非培养士子,实乃培养胥吏匠人,有辱斯文!”
· “蕙质苑更是荒唐!女子不在家习女红、修妇德,竟抛头露面,学什么医理经济?长此以往,牝鸡司晨,阴阳颠倒,家宅不宁,国将不国啊!”
· “镇国公主此举,看似弘扬教化,实则是要动摇我大唐立国之本——礼法纲常!其心……叵测!”
· 这些议论起初只是窃窃私语,但随着几位在士林中颇有声望、却又思想保守的大儒“无意间”的表态,迅速发酵,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舆论压力。甚至有几家原本打算送女儿去“蕙质苑”体验一下的开明官宦之家,也在这种压力下,变得犹豫不决,甚至打了退堂鼓。
经济掣肘
紧接着,经济上的掣肘也开始出现。
几家原本与银枢司在漕运、平准等项目中合作良好的大商号,果然如张贲所报,态度变得暧昧拖延起来。他们倒不敢公然毁约,但在资金结算、货物调配等环节,开始出现各种“意外”和“困难”,效率明显降低,使得几个正在推进的项目受到了影响。
张贲深入调查后,带回了一个更明确的消息:“殿下,查清楚了。是福王、庆王几位老王爷,在背后串联。他们联合了一些宗室和旧勋贵,给这些商号施加了压力。据说……他们正在暗中筹集一笔巨款,准备成立一个‘文华商会’,与我们银枢司打对台。”
“文华商会?”林薇冷笑,“名字倒是取得冠冕堂皇。”
“不仅如此,”张贲面色凝重,“他们还放出风声,凡是与我们银枢司以及‘广文馆’、‘蕙质苑’继续密切合作的商号,都将被‘文华商会’及其背后的势力列为不受欢迎对象,在诸多领域予以……限制。”
这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商业围剿!
军务改革受阻
与此同时,李瑾在军务改革上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他试图推行的“武举革新”与“边军轮换制”,触及了许多军中宿将和世家子弟的利益。武举要加重实战策论和体能考核,减少了门第出身的权重,让许多指望荫庇的将门子弟感到了威胁。边军轮换更是打破了某些家族在固定边镇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
以福王(皇帝叔父,在宗室中辈分高、影响力大)为首的几个老王爷,趁机在宗室和勋贵中散布言论,称秦王“年少气盛”、“急于削藩夺权”、“不恤老臣”,试图挑起更广泛的不满情绪。
这一日,李瑾从兵部回来,脸色颇为难看。
“薇儿,今日议事,几个老家伙联名上书,以‘祖宗之法不可轻变’、‘恐寒边将之心’为由,强烈反对武举革新与边军轮换,言语之间,暗指本王揽权心切。”李瑾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
林薇为他斟了杯茶,平静道:“他们这是将对我们新政的不满,转移到了殿下您的军务改革上。福王等人,是看准了我们推动变革,必然会触动旧有利益,所以联合起来,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就此退缩?”李瑾不甘道。他深知这些改革对于强军的重要性。
“当然不。”林薇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他们用舆论,我们便引导舆论。他们用经济胁迫,我们便开辟新的经济渠道。他们用‘祖宗之法’压人,我们便请出更大的‘祖宗’!”
“你的意思是?”
应对策略
舆论引导
“舆论上,我们不能只被动挨打。”林薇分析道,“可让‘广文馆’中学有所成的寒门学子,以其亲身经历撰写文章,阐述‘实学’于国于民之利,通过我们掌控的民间书坊刊印流传。也可请几位支持新政、德高望重的老臣出面,肯定新学馆的积极意义。对于‘蕙质苑’,则可宣扬其‘明理修身、佐助家业’的正面形象,淡化其‘挑战纲常’的色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