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雷霆肃奸与稚子宏愿
登州水师截获的密信,如同投入静潭的巨石,在帝国最高层激起了惊涛骇浪。那位被隐隐指向的宗室郡王李玑,其父乃高祖庶子,虽无实权,但在宗室中辈分颇高,影响力不容小觑。若其果真通敌,牵连之广,足以动摇国本。
紫宸殿偏殿,烛火通明,仅有李瑾、林薇、以及“拂晓”首领三人。
“证据确凿吗?”李瑾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
“拂晓”首领呈上破译的密信副本及资金往来线索:“回陛下,密码破译无误,内容指向明确。资金流转虽经多重伪装,最终源头可追溯至李玑郡王名下的一处隐秘田庄。且据监控,其府中一名心腹管事,与那江南籍前官员有过数次秘密接触。”
林薇看着那冰冷的文字,感到一阵寒意。宗室通敌,这已超出了寻常的权力斗争,是赤裸裸的背叛。“陛下,李玑郡王身份特殊,若无铁证,贸然动手,恐引宗室动荡,授外敌以口实。”
“朕知道。”李瑾目光森冷,“所以,不能明着来。‘拂晓’继续深挖,务必拿到他与高句丽使者直接接触的证据!同时,严密监控其府邸及所有关联人员,若有异动,可先斩后奏!”
他顿了顿,看向林薇:“皇后,东线之事,按既定方略进行。营州那边,联络靺鞨其他部落的动作要加快,援助可以更慷慨一些。登州水师,给朕盯死了高句丽沿海,一只苍蝇也不许放过!”
就在“拂晓”紧锣密鼓地编织抓捕李玑的证据之网时,那位在专利官司中败诉的老匠师王远,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他没有再纠缠于官司的胜负,而是在一个清晨,于匠作学堂内,当众将自己积累了数十年、未曾录入任何典籍的诸多技艺心得和草图,无偿捐献给了学堂藏书阁,唯一的要求是,供所有有志于格物之学的匠人阅览参考。
此举在匠作学堂内引起了巨大震动。许多原本支持王远、对周明和“专利”制度心怀不满的老匠人,在震惊和不解之后,渐渐陷入了沉思。王远用这种近乎“殉道”的方式,诠释了一种不同于“专利私藏”的工匠精神——传承与奉献。
周明得知后,手持刚刚到手的专利授状,在王远宅邸外长跪不起,最终得到王远的接见。无人知晓两人谈了什么,只知道周明离去时,眼眶通红,对着王远的宅门重重磕了三个头。
这场风波,以一种超越了官司胜负的方式,暂时画上了句号。它并未解决“专利”制度带来的所有矛盾,却促使更多人开始思考“创新”与“传承”、“私利”与“公益”之间的平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拂晓”的监控发现,李玑郡王府邸近日人员进出频繁,其心腹管事更是多次夜间秘密出城,前往城西一处属于东南海商集团的别业。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似乎嗅到了危险,正在加紧转移或销毁证据,甚至可能……准备铤而走险!
“不能再等了!”李瑾接到密报,拍案而起,“一旦让他们将证据转移或狗急跳墙,后患无穷!收网!”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长安城仿佛陷入了沉睡。然而,数支精锐的禁军和“拂晓”暗探,如同鬼魅般同时扑向了城西别业、李玑郡王府以及几处相关的货栈、宅院。
行动异常顺利,或者说,对方根本未曾料到朝廷会如此果断、精准地发动雷霆一击。在李玑郡王府的书房暗格内,搜出了与高句丽往来密信的原件、以及大量金银珠宝;在那处城西别业中,抓获了正准备潜逃的江南籍前官员和数名涉嫌走私、窃密的海商头目;同时起获的,还有一批未来得及送出的、关于大唐辽东驻军布防和新式军械测试点的情报!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李玑郡王在被捕时,面如死灰,却并无太多挣扎,只是喃喃道:“成王败寇……只恨……动作慢了一步……”
翌日,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公布了李玑郡王通敌叛国案。朝野震动!宗室哗然!
李瑾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与决绝。主犯李玑郡王及江南籍前官员被判凌迟,抄没家产,夷三族!其余从犯,根据情节轻重,或斩首,或流放。涉案的东南海商集团遭到严厉清算,其船队、货栈被查封,相关人员被缉拿。一场席卷朝野、牵连数百人的大清洗,以血腥的方式,宣告了皇帝对内部叛徒的零容忍。
借此案之威,李瑾顺势推行了《宗室约束令》和《官员涉商禁令》,进一步收紧了对宗室和官员经商、与地方势力勾连的限制,试图从制度上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肃奸的雷霆风暴暂时震慑了所有心怀不轨者,朝堂内外一片肃杀。然而,在这片肃杀之中,却有一处地方,依旧保持着难得的宁静与生机。
匠作学堂内,林薇带着身体稍有好转的李昊,观看匠人们演示新改进的水力锻锤。巨大的锤头在流水驱动下,规律地起落,敲打着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