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惊澜迭起与砥柱初显
南下使团携着帝国的厚望与暗藏的杀机,终于抵达广州,即将随室利佛逝商船扬帆远航。而“巡南海舰队”杳无音讯,仅凭商船带回的模糊消息,如同悬在心头的一块巨石,让长安城内的君臣寝食难安。
就在这焦灼的等待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以最猛烈的方式,降临在帝国的东大门。
登州水师八百里加急军报:高句丽联合其暗中扶持的百济残部、以及部分被裹挟的倭国海盗,组成一支规模空前的联合舰队,总数超过百艘战船,趁夜突袭登州外海防线!敌军不再使用零散的骚扰战术,而是集中主力,猛攻一点!更令人心惊的是,高句丽战船中,出现了数艘体型格外庞大、船首包覆铁皮、装备了多种远程攻击武器的“楼船”,其坚固程度和火力,远超以往!
登州水师虽拼死抵抗,利用“洪武铳”和改良强弩给予敌军重大杀伤,击沉焚毁敌船二十余艘,但自身亦损失惨重,多处防线被突破,数艘主力战船受损,被迫退守近海,依托岸防工事继续抵抗。高句丽联军虽未能在登州登陆,但其舰队已对登州港形成半包围之势,海上补给线受到严重威胁!
这是高句丽自西线战事结束以来,发动的最大规模、最具威胁的进攻!显然,他们在南海的行动受阻(或至少进展不顺)后,将主攻方向再次转回了他们最熟悉的辽东海域,意图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摧毁大唐在东方海域的支柱——登州水师!
军报传来,朝野震动!主战之声瞬间压倒了一切。若登州有失,则辽东危矣,幽燕震动,帝国东方门户洞开!
“陛下!臣请即刻发兵,驰援登州!命河北、河南诸道府兵即刻集结,水陆并进,务必将高句丽蛮夷,尽数歼于海上!”程知节虽年迈,闻战则喜,第一个出列请战。
“程老将军稍安。”李瑾面色沉凝,并未被愤怒冲昏头脑,“高句丽此番倾巢而出,必有后手。登州水师虽暂处下风,然根基未损,岸防稳固。冒然调集大军,若中其调虎离山之计,或陆上再有变故,如之奈何?”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直凝神思索的林薇身上:“皇后,你以为如何?”
林薇抬起眼,声音清晰而冷静:“陛下,高句丽此战,意在速决,破我登州,夺我海权。其联合百济、倭寇,看似势大,实则各怀鬼胎,联盟脆弱。我军虽暂退,然火铳之利、将士之勇,已令其胆寒。此刻,当以‘固守疲敌,伺机反击’为上。”
她走到巨大的海图前,指尖点向登州外围几个岛屿:“命登州水师,不必急于与敌决战。可依托近海岛礁与岸防火力,层层阻击,消耗敌军锐气与物资。同时,命莱州、密州水师,派出所有可用的快船,携带火油、炸药,日夜不停地袭扰敌军侧翼与后勤船队,令其不得安宁!”
“此外,”林薇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可密令营州都督,加大对被高句丽控制之靺鞨部落的策反力度,许以重利,甚至可承诺助其复国!高句丽主力尽出,后方必然空虚,若靺鞨生乱,其必首尾难顾!”
这一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日,让焦躁的群臣渐渐冷静下来。固守消耗,侧翼骚扰,后方搅局……此乃堂堂正正之阳谋,正是应对高句丽此番倾力一击的良策。
“准!”李瑾当即下令,“一切调度,皆依皇后之策!传令登州,坚守待援,伺机反击!命莱州、密州水师,全力出击,袭扰敌后!营州方面,加大策反力度,不惜代价!”
**\* \* \***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然而,就在东线战火重燃、朝廷全力应对之际,一场关于帝国未来走向的、无声的较量,也在悄然进行。
这一日,负责教导皇长子李昊的翰林学士与匠作学堂博士,联名向李瑾和林薇呈上了一份特殊的“课业”——并非经史子集的诵读记录,也非格物模型的拆解报告,而是一幅由李昊口述、宫人代笔、他自己又用稚嫩笔触添画了几笔的“图画”。
画中内容极为简单:下方是波浪线条代表的大海,上方是一个圆圈代表太阳,中间,则是一艘有着巨大风帆、船头画着一个类似火铳喷火图案的大船,船头所指,正是那轮太阳。旁边还有几个歪歪扭扭、由李昊亲笔写下的字:“大船,厉害,去远方。”
这幅画,与其说是艺术作品,不如说是一种思想的直观表达。一个三岁不到的孩童,心中所念,已非宫苑嬉戏,而是浩瀚海洋、强力舟师与远方的探索!
李瑾拿着这幅画,久久不语。林薇站在他身旁,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位帝国继承人的天性,已然与林薇所倡导的格物、强兵、海权之路,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几乎与此同时,几位宗室元老及守旧派大臣,也借着东线战事紧张、需“凝聚人心、稳固国本”为由,再次委婉提出,应尽早为皇长子选定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帝师”,引导其走向“仁孝治国”的正道,不宜使其过多浸淫于“匠作之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