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5号是红星机械厂发工资的日子。周明远排着长队,从会计科窗口领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四十二块五毛钱和几张工业券。他捏着这薄薄的信封,想起自己在2023年的年薪加奖金,不禁苦笑。
又不够花了吧?王志强从后面拍他肩膀,走,去供销社换点粮票。
周明远跟着王志强来到厂区的小广场,这里已经聚集了几十号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不时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各种票券交换。这是80年代特有的交易场景。
老张,今天粮票什么价?王志强问一个蹲在角落的中年人。
一斤全国粮票换八毛钱,省内的六毛。老张头也不抬地说。
周明远挑了挑眉。在2023年,他研究过中国价格改革的历史,知道这种票证交易在80年代初还很普遍,但亲眼见到还是觉得新奇。
换不换?王志强问。
周明远摇摇头:等等。他的金融分析师大脑飞速运转起来。这些工人大多数不懂理财,发了工资就急着换票买东西,往往被中间商压价。
志强,咱们厂工人平均工资多少?他小声问。
四级工大概五六十块吧,像咱们这种刚转正的四十多。
周明远心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物价,一个工人家庭每月光吃饭就要花掉二十多块,再加上日用品、衣服、房租,确实捉襟见肘。但如果合理分配,利用好各种票证和时间差,完全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位工友!周明远突然提高声音,我有个建议!
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疑惑地看向他。
与其被中间商赚差价,不如我们自己成立个互助会。周明远走到人群中央,需要粮票的和有富余粮票的直接交易,省去中间环节。我还可以帮大家做个理财计划,让有限的工资发挥最大作用。
理财?啥意思?有人问。
就是教你怎么花钱最划算。周明远解释道,比如这个月肉价要涨,可以提前买;下个月肥皂会降价,可以等到那时再买。
你咋知道啥时候涨价降价?老张警惕地问。
周明远暗自庆幸自己研究过80年代的价格改革历程。我看报纸和内部资料分析的。他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不信的话,我可以先免费帮几个人规划,有效果了再说。
几个年轻工人将信将疑地围了上来。周明远根据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工资收入和已有票证,给出了具体的消费建议和储蓄方案。他专业的分析和笃定的语气很快赢得了信任。
周技术员说得有道理啊!一个年轻女工惊叹道,按他说的,我这个月能省下五块钱呢!
消息传得飞快,不到半小时,周明远就被工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他耐心地为每个人提供建议,同时在心里记下这个时代特有的经济细节——这些在未来都会成为宝贵的商业情报。
明远哥!沈晓兰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我爸让你今晚来家吃饭,别忘了!
周明远这才想起今天是周末,答应去沈家吃饭的事。他看了看手表——一块老式上海牌机械表,已经下午四点半了。
我马上来!他高声回应,然后对工友们说,今天就到这里,有需要的明天上班找我。
人群不情愿地散开,好几个工人还追着问明天在哪里能找到他。周明远一一答应,这才脱身走向沈晓兰。
没想到你还懂这个。沈晓兰好奇地看着他手里记满数字的小本子。
一点小技巧而已。周明远轻描淡写地说,心里却有些忐忑。沈晓兰的父亲沈建国是厂里的老会计,眼光毒辣,今晚这顿饭恐怕没那么好吃。
沈家住在家属区一栋红砖楼的三楼,两室一厅的房子在这个年代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周明远拎着路上买的两瓶水果罐头和一包白糖——这是80年代走亲访友的标准礼品。
来了?进来吧。开门的是沈晓兰的母亲李淑芬,一个和蔼的中年妇女,系着围裙,身上带着油烟味。
阿姨好。周明远恭敬地问好,把礼物递过去。
来就来,带什么东西。李淑芬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开了花,老沈,明远来了!
沈建国从里屋走出来,五十出头的年纪,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表情严肃。他上下打量了周明远一番,点点头:坐吧。
周明远感觉像在接受面试。他在木制沙发上坐下,腰背挺得笔直。
听说你最近在厂里风头很劲啊。沈建国开门见山,又是改造机床,又是教人理财。
周明远手心冒汗:只是尽己所能,为厂里做点贡献。
沈晓兰嗔怪地喊了一声,明远哥好不容易来一次,你别像审犯人似的。
李淑芬端着茶壶过来打圆场:就是,人家明远现在可是厂里的红人,赵厂长都夸他有出息。
沈建国哼了一声,从茶几下面拿出一张报纸:那你给我分析分析,这篇文章说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什么意思?对未来经济有什么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创世仙鼎之创世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创世仙鼎之创世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