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便依存中兄之言!”苏轼当即表态,“我立刻组织人手,按新思路打造样品!绩效目标:验证新结构可行性,评估其推力与射程!”
工坊的研究方向,因一次惨烈的失败,迎来了关键的转折。
三、 汴京的暗战:蛀虫现形与太子的“成本论”
掷弹营受挫的消息和沈括试验再次失败的风声,自然也传到了汴京。寿王一党趁机加大舆论攻势,那“奇技淫巧不足恃”的论调愈发响亮。
然而,孟云卿主导的反制也在悄然进行。那名被寿王控制、在物料上做手脚的户部小吏,因其频繁的赌场活动和突然阔绰的消费,引起了皇城司外围线人的注意。顺藤摸瓜之下,其与寿王府间接的资金往来被查实。
顾千帆没有立刻动手抓人,而是布下监控,准备放长线钓大鱼。同时,他将情况秘密通报给了孟云卿和苏轼。苏轼立刻在工坊内部进行了悄无声息的排查和清洗,将那小吏可能影响的环节全部更换人手,并进一步加强了物料入库的检验流程。绩效管理中关于“忠诚度”和“流程合规”的权重被提到最高。
一场无声的肃清在暗中完成,虽然未能直接打击到寿王,却有效地掐断了他伸向“星火”工坊的一只触手。
而在东宫,太子赵言对“绩效”的理解又进了一步。他得知掷弹营的损失和沈括试验消耗的巨大资源后,指着自己小本子上代表“震天雷”和“火龙出水”的图案,问少傅:
“少傅,造一个会炸的罐子,要花多少钱?训练一个会扔罐子的士兵,要花多少钱?沈先生做实验,炸掉的铜管又值多少钱?如果花了这么多钱,东西却没用,或者像现在这样被辽狗抢了、破了,那这些钱,是不是就算……‘沉没成本’了?绩效是不是也要算这个‘成本’?”
他自发地想到了“成本效益”的概念。太子少傅这次是真的惊讶了,他仔细向赵言解释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绩效的复杂面貌,在太子心中愈发清晰。
四、 裂痕与微光
北疆的局势,因掷弹营的挫折而蒙上了一层阴影。狄咏意识到,仅靠一种武器和固定的战术,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敌人。他必须重新评估绩效体系,加入更多的弹性、应变和协同作战的要求。
而“星火”工坊,则在失败的废墟上,找到了一丝新的微光。沈括的思路转变,或许预示着火器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尽管前路依然凶险,但至少有了方向。
裂痕已然出现,暴露了体系的脆弱;微光也在闪耀,指引着突破的可能。能否弥合裂痕,壮大微光,将决定北疆的未来,是走向更深的泥潭,还是迎来真正的转机。平静已然结束,新一轮的、更加复杂的博弈,正在拉开序幕。
掷弹营的挫折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于“震天雷”初胜喜悦中的北疆宋军。裂痕已然显现,是任由其扩大导致体系崩坏,还是将其作为磨刀石,砺出更锋利的刃?不同的选择,在北疆与汴京的各个角落,悄然上演。
一、 狄咏的“绩效”重塑:从单一利器到体系协同
掷弹营的败绩传开后,营内士气低落,外部质疑之声四起。狄咏没有急于惩罚败军之将,而是第一时间亲临掷弹营驻地。
他没有训斥,而是召集所有掷弹营官兵,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后绩效复盘会”。
“此战之失,非尔等不勇!”狄咏开门见山,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乃本将思虑不周,战术僵化之过!‘震天雷’非万能,犹如强弩利于守隘,却拙于追亡。以往绩效,只重投掷准度与杀伤,忽视了机动、掩护与应变,此乃大谬!”
他当场宣布了新的绩效改革方案:
1. 强化机动与野战训练:大幅增加负重越野、复杂地形快速转移、以及遭遇骑兵突袭时的应急反应演练。绩效指标:小队在不同地形下的单位时间移动速度、遭遇模拟袭击后的阵型重组速度。
2. 深化步掷协同:将掷弹营与最精锐的步兵都队进行固定编组训练,明确各自职责。步兵负责掩护、驱离敌骑、创造投掷窗口;掷弹兵则专注于把握战机,精准打击。绩效考评改为以“协同小组”为单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 增设“战术应变”考核:设置多种复杂战场想定(如被伏击、后勤被断、通讯失灵等),考核各级军官的临机决断能力。绩效指标:在突发情况下,能否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完成任务或减少损失。
4. 心理韧性评估:将士兵在高压训练和模拟战斗中的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纳入长期绩效观察范围。
同时,狄咏严令各军,不得私下非议掷弹营,强调“胜败乃兵家常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并将此次挫折作为全军检讨战术、提升协同的契机。绩效管理,从单纯追求武器威力,转向了构建人与武器、不同兵种之间更有机、更灵活的作战体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的北宋欢乐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