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下值后独自坐在府邸书房内的周廷玉而言,那道诏书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它仿佛是一把巨大无比的钥匙,瞬间捅开了一道无形的、封锁着某种浩瀚力量的闸门!帝国百年气运由此发生根本性的转折,那庞大到难以想象的“龙气”——汇聚了王朝兴衰、万民意志、文武百官心力、乃至南北地域山川灵秀的磅礴能量——如同决堤的洪荒巨流,轰然震荡、奔涌、重塑!
这股力量无形无质,凡人不可见不可触,却真实无比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与星枢盘命运紧密相连的周廷玉!他颈间的螭吻星盘玉佩,此刻滚烫得几乎要灼伤他的皮肤,玉佩内部,仿佛有无数星芒在疯狂炸裂、旋转、重组,光芒虽未外显,却在他的识海深处,掀起了一场毁灭与新生交织的风暴!
这与之前的四次领悟截然不同。
第一次,在青岩,他悟的是“见微知着”,学会从一片落叶、一群蚂蚁的动向中窥见天地运行的细微规律,如同溪流中蹒跚学步的孩童,初次触摸到“势”的存在。
第二次,在观星台,他悟的是“星象常变”,理解了如同北斗星辰的位移与恒定,万物皆有“常”与“变”的规律,为官者需守“为民”之常,顺“时势”之变,视野从溪流扩展至江河。
第三次,与唐赛儿阴阳合璧,他悟的是“感通人心”,推衍之道不仅是洞察外物,更是深入感知人心的流转、情感的共鸣,阴阳相生方能洞彻幽微,视角从天地自然深入到了人性情感。
第四次,在新婚燕尔中,他于夫妻人伦的亲密无间里,体悟到“阴阳和合”对自身感知力的滋养与提升,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与外界大宇宙的感应能力。
而此刻,这第五次,面对的不是山野微物,不是星空运转,不是个体情感,也不是闺房之私,而是整个帝国气运的磅礴转向!是“天地人”三才在历史关头的剧烈碰撞与重构!
他仿佛一个不慎落入惊涛骇浪的溺水者,被彻底抛入了这信息与能量的狂潮之中。头痛欲裂,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穿刺他的神魂;眼前光影乱闪,无数模糊却又蕴含着巨量信息的画面不受控制地涌现、破碎、重组:北平新落成的宫殿群在冬日稀薄阳光下闪耀着冷硬的辉光,运河上千帆竞发、漕船如织的忙碌景象,北疆边关将士听闻定都燕京后脸上洋溢的振奋与希望,江南士子们聚在书院茶楼中忧心忡忡地议论着前程,无数百姓拖家带口、踏上北上漫漫长路时脸上的茫然与艰辛……耳边是亿万声音混杂在一起的轰鸣:圣旨被一次次宣读的庄严声音,各级官员的议论、争辩、奉承、抱怨,市场上因迁都消息而引发的物价波动和喧嚣,甚至还有风穿过北平新宫殿堂廊柱时发出的、空灵而陌生的呜咽声,以及更底层、更浩瀚的——南北地脉气息流转时发出的低沉嗡鸣……
这不仅仅是看到、听到,更是一种全身心的“感知”。他超越了“见微知着”的观察,超越了“星象常变”的总结,超越了“感通人心”的共情,也超越了“阴阳和合”的内调,达到了一种近乎“天人交感”的玄妙状态。他感知到漕运河道因为未来战略重要性陡然提升而泛起的蓬勃“生机”,感知到江南某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因为权力中心北移而产生的“失落”与“不甘”的灰色情绪,感知到北疆防线因为天子即将坐镇前沿而凝聚起来的锐利“兵戈之气”,也清晰地感知到这庞大帝国在艰难转身时,那不可避免的“阵痛”以及内部因此产生的无数细微“裂痕”与“暗流”。
“守住本心……观势……而不迷于势……”在几乎要被这信息洪流冲垮识海的边缘,周廷玉残存的理智死死抓住了外祖父刘伯温昔日教导的核心。他不再试图去“看清”每一个细节——那如同想要数清星河中的每一粒沙,是不可能的,只会让他神魂崩溃。他开始尝试彻底放开身心,不再抗拒,而是主动去“融入”这股历史的洪流,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宇宙级别的“规律”,去把握那最为关键的、足以决定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向的“天地人气运交汇之节点”和“关键人物的抉择”。
他仿佛化身为一叶扁舟,不再试图逆流而上,也不再满足于随波逐流,而是将自身意识与扁舟融为一体,顺应着这磅礴的“势”,在其中起伏、飘荡,用心去感受水流最深层的方向、速度的变化,以及水下那些可能颠覆一切的暗礁与漩涡的准确位置。他的推衍之力,不再局限于预测某个具体事件,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并描绘整个气运场域的“形态”与“趋势”。
整整三日,周廷玉对外称病,闭关不出,滴水未进,粒米未沾。书房的门紧闭着,墨璃奉了他的严令,如同最忠诚的守卫,寸步不离地守在门外,挡住了所有试图探视或打扰的人,包括忧心忡忡的岳父夏元吉派来的家人。她只能听到门内偶尔传来极力压抑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闷哼,以及笔锋划过纸张又或是茶盏落地的细微声响,这让她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星大罗盘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七星大罗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