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语》
治乱,乱治,半点不由人,过江之鲫怎鞠西江水!
英雄,枭雄,强者应为尊,丈夫豪情知此应争先!
飞机穿过云层,拨开了重重迷雾,像一条九天之上的金龙,徜徉在云海雪涛之中。
路遥看着迷雾,紧紧地盯着,直到飞机穿过云层,看到密密麻麻的如同电路板一样的大地。
土地上生活的人,叫做人民,一块块一片片就是这人间最起码的规则,像一块块牢不可破的枷锁卡住生在上面的人,像一条条无形的锁,拴住生活在上面的每一个人。
路遥在思索着祖国的未来,一个处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的祖国。
五千多年的历史中,除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以及明清一统后的一些短暂时期,这块土地上是战火连连、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鲁迅——周树人曾说过,“城头变幻大王旗”!
是呀,路遥心想,一直到现在,依然是无不如此。
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滞后的秩序,从古至今的大一统和治世,所成就的无非就是一个秩序,而这个秩序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秩序的建立,而非是秩序的优劣。
稳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那种战乱和纷争,对于经济建设和民生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打击的根由在于,民生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安宁,会在一场战争和纷争中破灭。
如同江南鱼米之乡的富裕和北方的贫困一样,除了人祸,更多的是自然灾害。
同样的家庭,经过一两代人勤恳的耕作和积累,在南方可以传承下来,祖辈留下的房子、锅碗瓢盆——资产累计。
但是北方,一场大河泛滥,一场大旱,要么是一片汪洋成了鱼鳖之国,要么是赤地千里流民四起。
以至于在农耕社会里,北方多灾多难的经济远远赶不上江南的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至于战乱,对于普通百姓和经济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兵役、屠戮、战火烧到何处,何处就是一片灰烬。
历史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是大一统,必定会在三代以内出现盛世,而盛世的基础便是这集权到没有纷争的权利,一统后没有战火的环境。
盛世,和朝代无关,和谁做主无关,甚至和这一秩序的性质无关。
这块土地上出现过汉人的一统,出现过少数民族的一统。
有在华夏正统思想下传承缔造的一统,有少数民族茹毛饮血下的一统,还有把西方哲学舶来的一统。
盛世的基础和关键永远是一统,只有在一统得的基础上才会有时间和精力来治理,才有可能出现繁荣和昌盛的经济积累和社会生态的稳定牢固。
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个政权的期许,也有一个政权魔咒。
这个期许就是传承万代,周朝是,秦始皇更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在前朝的尸体和墓穴之上的奠基,却要保持着这种荒诞而不可能的期许。
这个魔咒便是治乱,大治之后必然大乱,大乱之后必定大治。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魔咒是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
一切事物的哲学发展观即使如此,出现——发展——壮大——衰落——消亡,从无例外!
个人能做的事,无外乎是促进这一过程,或者是挽留这一过程,盛世是值得促进和挽留的,让这个时间尽可能地长,无数的治世者便是如此。
根据互反率,衰落到消亡这个过程也是值得促进的,让痛苦的历程更短一些,无数的开国者便是如此。
他们贡献的仅仅是推荐或者阻碍,而永远不可能改变这一规律。
阶级是永远无法被彻底消灭的,无外乎是压制了某一阶级,分散了某一阶级,瓦解了某一阶级,或者是某一阶级进化或者蜕变成另一阶级。
就像阴盛阳衰不能灭绝阳,也像阳盛阴衰不能杜绝阴。
所有违背规律的信誓旦旦和超凡脱俗的宏大口号,仅仅也只是信誓旦旦和口号,历史像个永不停歇的旅行者,他会踟蹰、会徘徊、留恋、会走回头路、也会让人民吃二遍苦,受二遍罪,但是他一定会一直走下去,从一个地方走到下一个地方,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那些粉墨登场、如同过江之鲫的人物,都会被抖落、抛弃干净!
路遥看着窗外,看着云层又一次浓密起来,进入了下一个迷雾区,不过很快就会变得晴朗,她非常笃定!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春天来了,冬天也一定会到来!
港城之旅,让路遥的思路打开,内心也别开生面起来。
到了十月底,大学城项目依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不过大学城的综合商场已经开始营业,剪裁已经做到了,营业也趋于稳定,四个大学城,就变成了四个聚宝盆。
副市长也因经济发展功勋卓着,经过上级决定,继续在京市担任市长,跨越了一个行政级别,得到了预期的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风起微澜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之风起微澜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