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语》
英雄无畏,视死如归,为天下大义不避水火,不惜褒贬:
世道无情多鄙陋,贪恣暴虐争小利,构陷英雄;
帝王心术也奸诈,取人献祭心隐狠,牺牲英雄。
路遥心里清楚,为郭淳做什么都不为过,他是民族英雄,是值得国礼相待的国之谋士。
“肉食者鄙!
他们久居高位、脱离民众与实际,决策时易被私利、虚名左右,缺乏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长远考量。
郭淳被举报,有很多种可能,可能是被竞争对手举报,可能是被同事举报,可能是被急于上位的部下举报,可能是被徐少平举报,也可能是上层安排以调整权力架构。
反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墙倒众人推,他们眼里紧盯着权力和利益,而不在乎郭淳做的事如何。
就像秦惠文王嬴驷杀掉商鞅一样,杀其人而用其法。
缓解贵族与变法的矛盾:商鞅变法废除旧世卿世禄制等措施,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守旧贵族立即反扑,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为了安抚贵族,稳定朝堂局势,选择牺牲商鞅,以平息贵族的怒火。
维护自身统治权威:商鞅在秦国变法多年,权势较大,秦惠王刚即位,需要通过诛杀商鞅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证明新君才是最高权威,哪怕是商鞅这样的“变法之父”,触怒君权也必死。
认可变法对秦国的强大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秦惠王深知变法的成果对秦国的重要性,废除变法等于自毁根基。而且商鞅变法维护的是帝王的利益,加强了国君的权力,秦惠王没有理由废除对自己有利的制度。
所有的争斗都来自于一点,就是郭淳掌管的权力和权力代表的利益。”
路遥陷入沉思,有些挣扎,有些阵痛,又有些无奈,汇聚成对郭淳这样慷慨赴义的英雄,是他们推进了历史。
也厌恶“肉食者”如同鬣狗、蝇蛆一样的卑劣,更是对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深深的绝望!
“是呀,理想是光,穿透现实那污浊不堪的迷雾,这迷雾似血雾、似阴霾、似章鱼黑黑的墨液!
汉景帝诛杀晁错何尝不也是如此!
诛杀晁错的核心是为平息“七国之乱”、换取诸侯退兵的妥协之举,本质是牺牲大臣以稳固统治。
御史大夫晁错,力推“削藩策”,触动了吴、楚等七国的核心利益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叛。
叛军势大时,袁盎等大臣建议景帝杀晁错平息叛乱,景帝为暂时缓和局势、争取平叛时间,最终下令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但杀晁错后,七国并未退兵,景帝才醒悟叛军真实目的是夺权,随后派周亚夫率军平叛,三个月便平定战乱。
忠臣死于社稷,是死得其所。
帝王心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帝王所为,也似乎无可厚非!
至于是决策失误的错杀,还是故意杀之以拆穿七国之乱清君侧的谎言,还是故意杀之而换取周亚夫调兵遣将的军事缓冲时间,还是故意杀之以安抚、拉拢朝中绝大多数反对派的支持。
总而言之,杀晁错不过同样是杀其人而用其法,事后不过是一个‘错杀’的歉意便抚平了一切。
剖析本质,错的是七国胁迫,错的是满朝文武的建议诛杀,唯独不错的是朕,而朕的知错认错、拨乱反正,反而又彰显了朕的英明神武,这恐怕只有汉景帝那密不告人的帝王心术才知道的吧!
士可杀,民可杀,忠臣奸臣皆可杀,唯独皇权不可更替!”
路遥双眼有些湿润,似是泪眼婆娑,喉头苦涩难当。
“那些举报郭淳的人,同样也都是聪明人,对权力的争斗谙熟于心,对权力架构了然于掌。不管郭淳前程如何,掌门人的位置定然不保,定然要有受益者,对于这群道貌岸然的小人来说,这就够了。
至于国家那永不造航母的宣言,至于那‘胆大妄为、严肃查处、以正国法、以儆效尤’的批复,不过是自作聪明的谎言和借口,俨然是又一个秦惠文王嬴驷,又一个汉景帝刘启。”
“什么是英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们勇敢地面对黑暗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体现了真正的勇士精神。
“华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英雄应具备的不屈不挠和独立抗争的品质,而非那些缺乏真正英雄主义精神和坚韧精神的人模狗样的‘肉食者’。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
即便他们可能存在一些缺点,但他们的精神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那些只会在一旁挑剔、诋毁的人,即便看似完美,也无法与真正的战士相提并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风起微澜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之风起微澜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