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线穿透淡薄的云层,洋洋洒洒地落在洋田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给它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金色薄纱。洋田大队仓库的建设工地,已然热闹非凡,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映入眼帘。
柳加林,这位年轻且充满干劲的大队建筑施工队队长,一大早便精神抖擞地来到了工地。今天对于大队中心仓库的建设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天。地脚已经顺利下好,接下来就要在地脚上放线定墙脚位置,随后便要开启封砖砌墙的关键环节。
大队支书杨东山脚步匆匆地赶来,他的目光扫视着眼前忙碌的工地,眼中满是期待与憧憬。他快步走到柳加林身旁,语重心长地说道:“加林啊,这仓库可是咱大队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以后大伙生产物资的存放,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柳加林神情坚定,用力地点点头,语气铿锵有力:“东山舅舅,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带领大伙,把这仓库建成最坚实、最实用的建筑。”
就在这时,石匠师傅刘光华带着儿子刘勇也来到了工地。刘光华在村里做石匠活儿已有几十年,经验十分丰富,十里八乡的人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
他们昨天已经将地脚基础稳稳当当地下好了,此刻,刘光华一脸自豪地对柳加林说道:“加林,我们选的这仓库位置可真是得天独厚,地基土层坚硬厚实,地脚打得那叫一个扎实,绝对经得住考验。”
柳加林满脸敬佩,虚心求教:“光华叔,您的手艺我们都信得过。今天放线定位砌墙,还得多仰仗您在一旁指导,给我们传授些经验。”
与此同时,木匠师傅杨新民和杨新生也扛着工具,有说有笑地来到了现场。杨新民满脸笑意,看着柳加林说:“加林,只要你们把线放好,定好墙脚砌墙了,我们木工这边马上就能跟上。门窗的框架制作,还有两个人字拼,我们早就准备好大展身手了。”
柳加林连忙回应:“杨师傅,那就辛苦你们了。这仓库是砖瓦结构,门窗和人字拼的打造可起着关键作用,全靠你们的巧手了。”
柳加林回想起昨天大家齐心协力、奋力忙碌了一整天,终于成功地把仓库的地脚垒了上来,心中满是成就感。今天一早又要开始正式放线砌墙封砖,距离仓库建成又近了一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光华师傅熟练地招呼儿子刘勇拿来一卷线和木桩,准备为仓库砌墙放中线打下第一桩。只见他手法娴熟,和上次放基脚线一样,运用一种简单而古老却又十分实用的方法来确定直角——“3、4、5”法。先精准地确定房屋砌墙的中线,慢慢地,长方形墙群的模样逐渐显现,墙脚位置也随之固定下来。
一切准备就绪,柳加林站在工地中央,身姿挺拔,大声指挥着施工队队员们行动起来。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几个人各就各位,将木桩、线卷、锤子等工具紧紧握在手中。在刘光华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在一米外对准基脚中线位置,小心翼翼地打下第一根桩和第二根桩,再用“3、4、5”法确定直角。
杨明清是施工队中干劲十足的一员,此刻,他双手紧紧拉着线的一端,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另一端的队友,大气都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等待着刘光华师傅的指令。“往左一点,再左一点,好,停!”刘光华师傅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工地上回荡。杨明清听到指令,赶紧稳稳地稳住位置,不敢有丝毫晃动。随着中线的成功固定,清晰的墙脚轮廓在地脚上逐渐显现出来,仿佛一幅即将展开的宏伟画卷。
接着,队员们打下第八根桩,拉好线后,井字形的墙脚大样完美呈现,这15米长、8米宽的尺寸,经过反复测量核对,丝毫没有偏差,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无误。
中心仓库的墙群厚度为24公分,接下来便是沿中线往外翻12公分定位。因为24公分的砖一半恰好是12公分,接下来的操作便是先从仓库的四个角开始砌墙。队员们把四个角先砌上来六、七块砖的高度作为起点,这样两点一线,砌墙砖就沿着这条线开始封砖。
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要沿着四角墙外边砖缝插上一根铁钉,线头两端捆上半块砖头,把线靠墙边挂在铁钉上放线。封一层砖,线就提高一层,依此类推,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刘光华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仔细叮嘱:“这线一定要拉紧拉直,只有沿着线封出来的墙砖才能笔直平整,大伙可千万要注意。”队员们都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线和砖,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个人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接下来便是全力投入砌墙封砖的工作。刘勇拿起一块砖,在手中轻轻掂量了一下,转头对身旁的队员说:“这砖的质量真不错,质地坚硬,色泽均匀。我们封砖可得把好关,每一块砖都要砌得严丝合缝,可不能让仓库留下任何隐患。”队员们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专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