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哭”走的二十条汉阳造,如同投入池塘的小石子,在独立团内部连点涟漪都没激起。李云龙和赵刚的注意力,早已全部放在了如何利用林峰送来的那一百支莫辛纳甘、五挺DP-28和二十支冲锋枪,打造独立团自己的尖刀部队上。
而此刻,数十里外的磐石根据地,一场规模更大、意义更深远的扩军整编,正在林峰的亲自操刀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指挥部里,烟雾缭绕。林峰、四位排长、新晋的“利刃”小队队长陈大山,以及几名在历次战斗中表现出色、被提拔起来的班长骨干齐聚一堂。墙上挂着一幅新绘制的部队编制草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新的单位和人员分配。
“同志们!”林峰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豪情,“经过黑云寨立足、虎亭据点攻坚、老鸦峪伏击连续几次战斗,咱们磐石根据地已经站稳了脚跟,部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装备和后勤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充实!”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骨干,这些人的头顶,忠诚度数值普遍在75以上,核心如张大彪、王承柱、陈大山等人更是超过了85,是他可以完全信赖的基石。
“但是!”林峰话锋一转,手指重重地点在编制图上,“咱们不能满足于此!小鬼子亡我之心不死,周围的日伪军也不会坐视咱们壮大!要想在这晋西北真正扎下根,打出咱们的威风,光靠现在这三百来号人,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扩军!大规模地扩军!”
众人精神一振,眼神灼热。谁不想手下兵强马壮?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以及有选择地吸收部分经过改造、表现良好的原俘虏和主动来投的爱国青年,我们现在可供整编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六百五十余人!”林峰报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心头狂跳的数字。
六百五十人!这几乎相当于八路军一个标准团的满编人数了!而他们,名义上还只是一个“连”!
“下面,宣布整编方案!”林峰拿起一根木棍,指向编制图,“我们不再沿用传统的‘排’级编制。我决定,将现有及新入伍人员,整编为四个加强战斗中队,一个直属炮兵分队,一个直属‘利刃’特战小队,以及后勤保障分队和野战医院!”
详细的编制方案从他口中清晰吐出:
第一中队,中队长张大彪,下辖三个步兵小队,一个机枪班(装备三挺DP-28,一挺九二式重机枪),一个掷弹筒班,满编180人。
第二中队,中队长由原二排长担任,编制同第一中队,满编180人。
第三中队,中队长由原三排长担任,编制同第一中队,满编180人。
第四中队(新编),中队长由一名在虎亭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原班长担任,作为预备队和训练队,暂编120人,负责新兵训练和根据地日常守备。
直属炮兵分队,分队长王承柱,下辖两个炮班,装备两门82mm迫击炮,以及所有掷弹筒,编员50人。
直属“利刃”特战小队,队长陈大山,编制30人,全部装备PPS-43冲锋枪,TT-33手枪,以及一部电台,作为全军的尖刀和耳目。
后勤保障分队,负责物资运输、仓储、伙食、被服、器械维修等,编员50人。
野战医院,在原基础上扩充,拥有两名有经验的医生(一位是原土匪郎中,一位是近期来投的爱国青年医生)和十余名护理人员,编员20人。
总计:180 * 3 + 120 + 50 + 30 + 50 + 20 = 650人!(注:中队部人员已计入各中队编制)
这套编制,完全打破了八路军传统的“三三制”,更接近于后世合成营的雏形,火力配置强悍,功能划分明确!
当林峰宣布完编制和主官任命后,指挥部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兴奋议论声。
四个加强中队!每个中队都拥有独立的机枪和掷弹筒支援火力!还有一个直属炮兵分队带着两门真正的迫击炮!再加上那神出鬼没的“利刃”小队和完善的后勤医疗体系!
这他娘的哪里是一个连?这火力、这人数、这配置,拉到正面战场上,硬刚日军一个满编大队(1100人左右)都丝毫不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形成火力优势!真正实现了林峰之前所说的“一连顶一团”,甚至超越了很多缺编严重的杂牌团!
“连长……不,司令员!咱们这……”张大彪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他手下一下子管着近两百号人,还有重机枪和掷弹筒,这感觉比当营长还带劲!
“还是叫连长!”林峰打断他,语气严肃,“在外面,咱们还是独立团下属的一个连队!这是纪律,也是为了迷惑敌人!内部怎么称呼,你们自己清楚就行!”
“是!连长!”众人立刻领会,齐声应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都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祝你发财啊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祝你发财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