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根据地,黑云寨脚下,被划定为军事禁区的综合训练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硝烟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各种武器的射击声、引擎的轰鸣声、官兵们铿锵有力的口令声交织在一起,谱写成一首钢铁与热血的战前交响曲。
林峰站在一处地势稍高的观察台上,举着望远镜,冷静地审视着下方各个训练区域。他身后,参谋长苏远宁、副连长兼步兵总教官赵大山、炮兵负责人王承柱、骑兵连长马永贵、以及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利刃”特种大队代理队长(原一排尖兵班长)张铁柱等人肃立一旁,神情同样专注。
距离“惊雷行动”最终发动只剩下不到五天。时间紧迫,林峰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支已经武装到牙齿,但成分日益复杂、新兵比例不小的部队,糅合成一个能够进行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有机整体。单纯的装备碾压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相应的战术和协同,再好的装备也发挥不出最大威力,甚至可能因为配合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开始吧。”林峰放下望远镜,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远宁立刻对着身旁的通讯兵点了点头。通讯兵熟练地调整着步谈机的频道,将命令传达下去。
首先上场的是赵大山亲自督导的一营主力连。这个连队是磐石根据地的老底子,也是换装最彻底的部队。
只见全连近两百名战士,以排为单位散开成散兵线。他们身上的军装虽然依旧打着补丁,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清一色的莫辛纳甘步枪!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个班都配属了一挺**DP-28轻机枪(转盘机枪),泛着幽蓝光泽的枪管和硕大的弹盘,昭示着其持续火力的强悍。而每个排,更是加强了一个火力班,装备了两挺沉重的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和两门**50-PM 41 50mm迫击炮。
随着赵大山一声令下,各班排的轻机枪率先开火,进行火力压制。“哒哒哒…哒哒哒…” DP-28那特有的、略显沉闷但极富节奏感的点射声响起,密集的子弹如同镰刀般扫过假设敌的堑壕和铁丝网。
与此同时,重机枪班的战士们迅速架设好SG-43,这种被称为“唱片机”的重机枪发出低沉而恐怖的咆哮,“咚咚咚咚……”,沉重的7.62mmR子弹带着撕裂布匹般的声响,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墙,将“敌军”阵地前沿完全封锁,压制得抬不起头。
步兵们则利用地形地物,以娴熟的战术动作匍匐、跃进。步枪手们精准地清除着机枪火力点遗漏的目标,枪法精准得让观察台上的马永贵等骑兵都暗自点头。
当突击队伍接近到一百五十米左右时,排属的50mm迫击炮开始发言。
“嗵!嗵!” 几声闷响,几发训练用(内部装沙,无破片)高爆弹划着弧线,准确地落在了“敌军”阵地核心的模拟机枪工事和散兵坑内,腾起一股股白烟(标记弹效果)。
“好!炮火延伸!步兵上刺刀,冲锋!”赵大山的声音通过简易的传声筒(避免无线电干扰)响彻训练场。
刹那间,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所有步枪手齐刷刷装上刺刀,在机枪火力的间歇掩护和迫击炮的持续骚扰下,如同下山的猛虎,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气势如虹!
整个进攻过程行云流水,火力衔接紧密,步兵冲击果断迅猛。从火力准备到突破前沿,用时不到十分钟。
林峰微微颔首。赵大山这个老行伍,带兵确实有一套。将系统爆出的这些苏式装备的特点发挥得不错,尤其是轻重机枪的火力层次和迫击炮的及时支援,已经初步具备了正规军的雏形。
“步兵基础不错。”林峰点评道,“但步炮协同还可以更精细。迫击炮的弹着点,应该更紧密地跟随步兵的冲击锋线,形成移动弹幕,为步兵清扫最后几十米的障碍。另外,冲锋时,自动火器的比例还是低了点。”
他转向苏远宁:“通知后勤,从库存里再调拨三十支**波波沙冲锋枪**,优先配发给各连的突击班和班长。我们要让鬼子在近战中,彻底体会什么叫弹雨!”
“是!”苏远宁迅速记录。
接下来是王承柱的炮兵队亮相。为了这次攻城,林峰可是给他补充了不少硬货。
演练区域转移到了模拟的“平安县城”城墙区——用木料和泥土搭建的一段高达七八米的仿制墙体,以及几个砖石结构的模拟碉堡。
王承柱现在手下的炮,可不再是之前那几门寒酸的迫击炮了。他意气风发地站在炮兵指挥位置上,手里拿着望远镜和射表。
他麾下现在拥有:
82-BM-37 82mm迫击炮 六门!这是连属火力的中坚。
九二式步兵炮 两门!这是攻坚的利器,直射火力,对付砖石工事效果极佳。
甚至还有一门刚刚到位,被林峰当作宝贝疙瘩的 ZIS-3 76.2mm野炮!虽然炮弹金贵,林峰只允许打三发实弹,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祝你发财啊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祝你发财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