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支点,去撬动这座看不见的冰山。
第二天清晨,深圳的天空被暴雨洗刷得一尘不染,阳光刺眼。
李娟没有回家,直接带着一份整理出的初步材料,走进了市妇联的大厅。
她以为,那些触目惊心的“精英育种计划”构想和涉嫌胁迫的协议模板,足以引起官方的警觉。
然而,现实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接待她的工作人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姐,她耐心听完李娟的陈述,仔细翻阅了那些打印出来的材料,最后无奈地摊开手。
“李律师,我们很同情你的遭遇,也理解你的愤怒。但从法律程序上讲,这很难立案。”
“为什么?”李娟的声音因一夜未眠而嘶哑。
“你看,协议上写的是‘自愿参与’,而且附带了高额的健康福利和职业发展激励。他们没有强迫你签字,更没有用暴力手段,我们怎么界定这是侵权呢?法律讲的是直接证据链。”工作人员指着协议复印件上的条款,叹了口气,“说白了,他们没逼你,也没打你,只是给了你一个‘为你好’的选择。”
“为你好”……这三个字像一根针,扎进了李娟的耳膜。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庄严的大厅,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就在大楼门口的台阶下,一群穿着橙色马甲的环卫女工正蹲在路边吃午饭。
她们的盒饭很简单,白米饭上铺着一层炒青菜。
有人一边大口扒着饭,一边用手捶着酸胀的腰。
她们的围裙上沾着泥点和油污,脸上是与这座光鲜都市格格不入的疲惫。
李娟的脚步猛地顿住了。
她忽然意识到,真正的压迫,从来不只写在那些冠冕堂皇的文件上。
它隐藏在每一个“为你好”的建议里,隐藏在每一次“你本可以更好”的规劝里,隐藏在所有人习以为常、甚至主动维护的规则里。
从老家催生二胎的七大姑八大姨,到深圳写字楼里劝你冻卵的HR总监,她们说着不同的话,用的却是同一套逻辑。
这一刻,环卫女工疲惫的侧影,与苏敏那布满针孔的小臂,在她脑海中诡异地重叠了。
她们一个在城市的地面,一个在云端,却都被同一张无形的网所束缚。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旁边一家咖啡馆,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她没有再纠结于法律条文,而是新建了一个文档,敲下了第一行标题:
《我们不是资源,是人——关于“隐性生育契约”的社会调查报告(草稿)》。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陈景明,收到了李娟通过加密渠道共享的这个空白文档。
就在李娟敲下标题的那一刻,他眼前的标签系统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异动。
不再是简单的词条,而是当李娟在报告中写下她从记忆里搜刮出的第一个案例时——“某互联网大厂,劝退一名哺乳期女员工,理由是‘精力无法跟上高强度迭代’”,陈景明眼前的屏幕上,一个模糊的女性人形投影一闪而过,人形上方,一行冰冷的标签浮现:【效率污染源】。
李娟又写下一句:“某金融公司,拒绝冻卵的女分析师被调离核心岗位”,另一个投影出现,标签是:【职业生涯不稳定因子】。
这些不再是对现实的描摹,而是对未来的“审判”。
这套系统,正在将那些未说出口的偏见、那些隐藏在绩效考核背后的逻辑,赤裸裸地数据化。
他试着在自己的搜索框里,轻声念出:“苏敏。”
屏幕上瞬间跳出了苏敏的实时心理注解,像一行行流动的代码:【抗拒指令,恐惧失业,试管费用缺口3.8万,最后机会……】
陈景明的心沉了下去。
他终于明白,这套“人生剧本”系统,在李娟决绝的反抗下,已经进化成了一种更可怕的东西——一个集体创伤的共振网络。
它能捕捉到每一个被这套规则碾压的灵魂,在沉默中发出的悲鸣。
李娟的策略变了。
她不再寻求一击致命,而是选择重新潜回深渊。
周一,她面色平静地回到律所,主动向苏敏提交了一份申请,表示经过“慎重考虑”,愿意参加公司的“人才可持续发展项目”深度培训,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公司文化。
苏敏看着她,眼神复杂,最终还是批准了。
这给了李娟一个绝佳的借口。
她以“学习前辈经验”为由,接触到了更多实习生和初级律师的档案。
她发现,在过去两年里,共有十二名女性员工签署过类似的“健康与发展”协议,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刚刚过完二十四岁生日。
一天下午,她在茶水间偶遇了那个编号为A07的实习生小雅。
女孩正在为自己打翻了咖啡而手足无措。
李娟走过去,递上一张纸巾,又为她重新冲了一杯热咖啡。
“谢谢李姐。”小雅怯生生地说。
李娟看着她年轻而迷茫的脸,像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麦浪翻滚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麦浪翻滚三十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