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许愿搁下那支磨秃了尖的钢笔,笔尖在最后一行稿纸上留下一个饱满的句号,像为一场漫长的跋涉画下终点。桌角,两摞半人高的手稿堆得整整齐齐,如同两座沉默的山峦——左边是《亮剑》,右边是《渗透》。墨迹未干的最后一页,他清晰地写下:全书终。共109万字。
没有片刻歇息,他拿起桌上那部老式拨号电话,冰凉的塑料听筒贴在耳边,手指熟练地旋动转盘,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北京号码。
“人民文学出版社,请问哪位?”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女声,干练依旧。
“叶老师,是我,许愿。”
“小许?”叶冰如的声音立刻带上了温度,“你可有些日子没来信儿了!最近怎么样?新作有进展吗?”她语速很快,透着老编辑特有的敏锐和关切。
“叶老师,我刚写完两部。”许愿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一部军事题材《亮剑》,一部谍战《渗透》。总共……一百零九万字。”
电话那头明显顿了一下,随即是倒抽一口凉气的声音:“多少?!一百零九万?两部?!你小子……你这是把自个儿当打字机使了?”叶冰如的惊愕透过电流清晰传来,“稿子呢?什么时候能给我?”
“手稿就在我手边。我会今天就去邮局,用最快的加急件给您寄过去。”许愿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透出一丝难得的急切,“叶老师,稿费……这次可能需要社里尽快结算。我这边……有急用。”
叶冰如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她没有多问缘由,语气变得果断干脆:“好!稿子一到,我亲自审,立刻走流程!一百零九万字……按你现在千字二十的标准。放心,社里绝不会亏待你这员猛将!我这就去跟财务打招呼!”
结束通话,听筒里传来忙音。许愿握着电话,在原地站了几秒,叶冰如干脆利落的承诺像一颗定心丸,让他心中那块高悬的巨石,稍稍落下几分。他立刻动手,找出早已准备好的厚牛皮纸和麻绳,将两摞沉重的手稿分别仔细包裹、捆扎结实,贴上写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叶冰如编辑 亲启”的加急邮件标签。
上午十点,他提着这两个沉甸甸的包裹,走进了上海四川中路口的邮政总局。大厅里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纸张和某种急切的气息。他在“邮政快件”窗口前排队,看着工作人员将包裹称重、盖戳、贴上“加急”红签,整个过程高效而沉默。当那张绿色的邮寄回执拿到手时,他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另一段更为焦灼的等待的开始。
接下来的十二天,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数倍。他每天都会下意识地计算邮件抵达北京的时间,揣测叶冰如审稿的进度,估算财务开支票的流程。龚雪看在眼里,并不多问,只是将饭菜做得更可口,夜里为他按揉酸痛的肩膀和手腕。
四月三日,下午。邮递员熟悉的自行车铃声在弄堂口响起,随后是脚步声停在门口。“许愿!盖章信!” 一声吆喝。
许愿几乎是冲过去打开门。邮递员递进来的,是一张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财务科的汇款通知单。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迅速扫过那一长串数字——元。千字二十,一百零九万字,一分不差。
“雪,”他转身,看向闻声从厨房出来的龚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钱到了。我们去把房子定下来。”
龚雪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那是一种期盼太久、终于落地的喜悦。她用力点头,眼圈却微微红了:“好!好!”
他们看中的那套房,就在陆家嘴。是的,一九八九年的陆家嘴,远非日后那个摩天楼林立的金融中心,大部分地方还是旧厂房、码头和低矮的民居。但位置极佳,正对着未来的黄金江岸。那是一栋新建成不久的六层公房,在当时已算难得的高层住宅。他们选的顶层,一套258平方米的复式单元,有一个巨大的、可以俯瞰黄浦江的露台。房价是每平方米1200元,总价三十万九千六百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四月六日,天空澄澈。许愿和龚雪带着身份证明、单位介绍信(尽管许愿是作家,但也需要作协出具相关证明)以及那张汇兑了稿费的存折,早早来到了位于外滩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办理购房款划转和贷款申请的过程繁琐而漫长。信贷科的办事员反复核对着他们的收入证明(主要依靠许愿的稿费收入记录和龚雪在上戏教授的工资证明)、婚姻状况,计算着还款能力。最终,在交付了八万元首付款(几乎包含了许愿这笔稿费的全部和之前的积蓄)后,银行批准了他们为期十年的住房贷款申请。贷款利率不低,但在国家鼓励住房改革的初期,这已是难得的机遇。
拿着厚厚的贷款合同和购房协议走出银行大门时,已是夕阳西下。
龚紧紧挽着许愿的胳膊,手里紧紧攥着那串刚刚拿到、还带着金属冰凉感的钥匙——三把大门钥匙,两把内门钥匙,还有一把露台门的。钥匙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敲响了新生活的钟声。
“我们有豪宅了,许愿。”龚雪的声音轻轻的,带着如梦似幻的语调,“在陆家嘴的家。”她眺望着对岸那片正在酝酿巨变的土地,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许愿点点头,握紧了她的手,也握紧了口袋里那串沉甸甸的钥匙。他没有说话,只是望向那片尚且空旷的江岸。那里没有东方明珠,没有金茂大厦,只有零星的灯光和巨大的、等待被填满的空间。但他知道,他手中的这串钥匙,打开的不仅仅是一套258平方米的房子,更是在这座即将起飞的东方巨擘心脏地带,一个属于他们的、坚实的未来。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