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刘德华的《忘情水》以燎原之势火遍香江,进而风靡整个华语乐坛。大街小巷的音像店、电台、电视台,无处不回荡着那深情又略带伤感的旋律。专辑销量节节攀升,打破多项记录。而随着歌曲的爆红,作曲栏那个对香港乐坛而言有些陌生的名字——“许愿”,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好奇和关注。
“许愿系边个?(许愿是谁?)” “呢首曲真系写到心坎里!(这首曲真的写到心坎里了!)” “据说系一位内地嘅作家,写过科幻小说?(据说是一位内地的作家,写过科幻小说?)”
就在这股好奇达到顶峰时,香港老牌的《武侠世界》杂志瞅准时机,重磅推出长篇连载——《寻秦记》!封面赫然印着“着名作家、《忘情水》作曲人许愿 跨界巨献 穿越历史 惊世奇情”等醒目字样。
这部长篇武侠科幻(或者说穿越鼻祖)小说,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环环相扣的情节和鲜明生动的人物,瞬间抓住了无数香港读者的心。杂志销量随之暴涨,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项少龙的奇遇,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记住了“许愿”这个名字。一个既能写出缠绵悱恻的流行金曲,又能驾驭宏大奇幻历史叙事的全能才子形象,跃然纸上。
香江的媒体嗅觉最为灵敏。很快,便有记者深挖出许愿并非单纯卖歌,而是用《忘情水》的版权直接在香港置办了房产。当“内地作家许愿一曲换得尖沙咀百万豪宅”的细节被某家娱乐周刊曝光后,立刻引发了全城热议。
“真系一字千金!唔系,系一曲百万啊!(真是一字千金!不,是一曲百万啊!)” “《忘情水》变成‘忘钱水’啦!华仔唱到街知巷闻,许愿就赚到盆满钵满!” “犀利!呢首可能系九十年代最贵嘅一首歌!(厉害!这可能是九十年代最贵的一首歌!)”
报纸的娱乐版用夸张的大标题写着:“《忘情水》滋润作曲人,许愿尖沙咀豪宅曝光!”“一曲价百万,许愿成乐坛点金手!”电视上的娱乐新闻也纷纷报道,镜头甚至扫过了许愿所住公寓大楼的外景。许愿和龚雪有次出门,还被守候的记者拍到,第二天就见报,配文“千万曲作者携眷出入豪宅,生活惬意”。
“许愿”这个名字,在香港的知名度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达到了新高。他被媒体戏称为“九十年代最贵之曲”的缔造者,人们调侃他“写一首歌,买一宅”。
夜晚,许愿站在新家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璀璨的夜景,船只穿梭,霓虹闪烁,一片繁华盛世。龚雪端来两杯红酒,递给他一杯。
“现在全香港都知道你靠一首歌买了这里的房子了。”龚雪笑着碰了碰他的杯子,“感觉怎么样?‘最贵之曲’的作者。”
许愿抿了一口酒,笑了笑,目光依然投向窗外这片光海。媒体的喧嚣和调侃,仿佛被隔音极好的玻璃窗挡在了外面。这里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驿站,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
几天后的黄昏,香港半岛酒店华仔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比上次更多了几分松弛,但眼底的期待却丝毫未减。他的经纪人则依旧是那副精干模样,只是眉宇间的急切几乎要溢出来。
“许生,龚小姐,多谢赏光。”华仔起身相迎,笑容真诚。寒暄落座后,精致的头盘还未上桌,经纪人便已按捺不住,切入正题。
“许生,唔该晒(多谢)《忘情水》!效果真系好到爆棚!”经纪人语速飞快,手指兴奋地轻点桌面,“街知巷闻!电台点播率破纪录,唱片铺断货!依家系热度最高嘅时候,我哋(我们)一定要乘胜追击!许生,你手头上……系咪(是不是)还有像《忘情水》咁正(这么好)嘅歌?哪怕只有一首,趁住呢个势头推出,效果绝对唔讲得笑(不得了)!”
龚雪微笑着看向许愿,桌下的手轻轻碰了碰他。许愿神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幕。他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然后,在对方焦灼的目光中,拿过了身旁的公文包。
华仔和经纪人的目光瞬间被那只普通的黑色公文包锁住,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听得拉链滑开的细微声响,许愿从里面取出一份薄薄的、用透明文件夹仔细装好的曲谱,轻轻放在了铺着白色桌布的桌面上,推了过去。
文件夹的封面上,只有两个简洁却力透纸背的墨字:《冰雨》。
“《冰雨》?”华仔下意识地念出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被巨大的好奇取代。他迫不及待地拿起文件夹,翻开。
一旁的陈生也立刻凑了过去。依旧是熟悉的工整简谱,依旧是那力透纸背的钢笔字迹。歌词跃然纸上:
“我是在等待一个女孩,还是在等待沉沦苦海…”
仅仅开篇一句,就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入心房!那种爱而不得、在绝望中挣扎的意境,比《忘情水》的伤感更添一分决绝与惨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