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问题细致而深入,从创作灵感、人物塑造谈到文学翻译、文化差异。许愿集中精神应对,尽管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
送走《泰晤士报》的记者,几乎没有任何喘息时间。下午四点半,《卫报》(The Guardian)的采访团队接踵而至。这次的氛围稍微轻松一些,记者更侧重于文学性和社会影响。
《卫报》的记者是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许先生,您的作品,尤其是《少年Pi》,因其深刻的精神探索而备受赞誉。在英国这样一个日益世俗化的社会,您认为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能引起如此深刻的共鸣?”
许愿沉思片刻,答道:“也许是因为世俗主义并没有抹杀人类寻求意义和奇迹的基本需求。《少年Pi》不一定关乎制度化的宗教,而是关于人类共有的信仰能力、讲述故事的能力以及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能力。这是一种超越特定文化或宗教界限的需求。”
傍晚六点,第三个采访来自以深度访谈着称的《观察家报》。记者是一位气质沉稳、问题犀利的女士,莎拉·怀特。她的问题更侧重于文学性和社会影响。
“许愿先生,您的作品,尤其是《少年派》,引发了关于故事真实性、信仰与生存哲学的广泛讨论。您是否希望通过故事向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传递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或世界观?”
“我不是布道者,莎拉。”许愿温和但坚定地回答,“我更倾向于提出问题和呈现可能性,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无论是哈利面对的抉择,还是派面临的绝境,我希望读者能跟随角色一起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相信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阅读和成长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您作为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您认为您的文化背景为您提供了怎样的独特视角?未来会考虑创作更直接反映中国背景的故事吗?”
“文化背景就像呼吸,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个创作者。它可能体现在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或者对某些价值观的侧重上。至于未来的创作,”许愿顿了顿,“故事会选择它最需要的形式。我不会刻意限定题材,无论是魔法世界、海上漂流,还是其他任何故事,真诚和普世的情感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当最后一个采访结束时,窗外的天色早已彻底黑透,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