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5日,片场休息室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利维斯登片场内的节奏却愈发紧凑有序。
许愿推开休息室的门,看到许多鱼正窝在沙发里,眉头紧锁地盯着今天拍摄的素材回放。年轻人脸上的稚气未脱,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之前没有的专注和审视。
“进度怎么样?”许愿倒了杯热水,放在儿子面前的茶几上。
许多鱼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爸。比刚开始好多了,但……还是觉得不够好。”他指着监视器上刚刚拍完的“邓布利多军”在有求必应屋训练的片段,“你看这里,丹尼尔和艾玛的走位,我觉得可以再调整一下,让画面更有动感,而不是简单地并列站开。还有这里的镜头切换,节奏可以更快点,突出训练的紧张感。”
许愿坐下来,认真地看了一遍回放。他没有立刻评价,而是问:“你和罗杰(摄影指导罗杰·普拉特)讨论过你的想法吗?”
“讨论了,”许多鱼点头,“罗杰给了我几个方案,我们试了其中两种,效果还不错。他还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制造空间感,以及特写镜头捕捉微妙表情的技巧。”他的语气中带着对前辈的敬佩。
“约翰艺术指导约翰·布里奇斯那边呢?”许愿继续问,“‘魔法部’法庭那场重头戏的布景,你觉得氛围够了吗?”
“法庭的宏大和冰冷感是够了,”许多鱼思索着说,“但我跟约翰提过,能不能在陪审团座椅的细节上,再增加一些更显傲慢和华而不实的魔法装饰?用来衬托乌姆里奇和福吉那帮人的官僚气息。约翰觉得很有意思,正在尝试。”
许愿看着儿子,眼中流露出欣慰。这一个多月,他亲眼看着许多鱼从一个初次喊“Action”时会紧张到声音发颤的新手,迅速成长为一个会主动思考、敢于提出想法、并能与各个部门负责人有效沟通的“小许导演”。他不再仅仅是在执行既定的分镜,而是开始注入自己的理解和美学追求。
“犯错呢?还怕吗?”许愿端起自己的水杯,语气随意地问道。
许多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怕还是有点怕,但没那么慌了。大卫说得对,片场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灯光不对就调整灯光,表演不到位就再来一条,镜头没抓住重点就重新设计。关键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清晰地传达出去。”他顿了顿,补充道,“就是……有时候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学的东西太多了。”
“贪多嚼不烂,”许愿温和地提醒,“把你目前能掌控的每一个镜头拍扎实,比空想十个完美的镜头更重要。《凤凰社》的基调你已经把握得很准了——压抑中的反抗,黑暗里的微光。保持住这个核心,细节自然会丰满起来。”
许多鱼认真地点点头,父亲的话总是能切中要害。
“爸,”他忽然问道,“你当年写《哈利·波特》,后来又决定把它拍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会变成现在这样?”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意指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制片体系。
他轻轻摇头:“当时只想讲一个好故事。至于后来……是故事本身,以及像大卫、约翰、罗杰,还有丹尼尔他们这样热爱它的人,一起把它推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他看向儿子,眼神深邃,“你现在做的,也是一样。不只是完成一部电影,而是在守护和延续一个很多人共同相信的世界。”
许多鱼沉默了片刻,郑重地说:“我明白了。”
2004年2月27日,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让多鱼来我临时办公室一趟。”
几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许多鱼推门走了进来。
“爸,您找我?”许多鱼走到办公桌前。
许愿没有立刻回答,他指了指桌前的椅子示意儿子坐下,然后拿起桌上的另一部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个跨越八个小时时区的长途号码。
几声长音后,电话被接起,传来一个温柔而略带疑惑的女声,说的是中文:“喂?”
“小雪,是我。”许愿的声音放缓了许多,带着一种只有在面对电话那头的人时才会流露的温和。
“许愿?这个时间打来,伦敦那边是……上午吧?出什么事了吗?”远在上海的龚雪显然有些意外,语气里带着关切。
“没什么事,别担心。是有件关于儿子的事,想和你商量。”许愿看了一眼正襟危坐、面露好奇的许多鱼,继续说道,“小雪,咱儿子许多鱼,已经开始独立当导演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钟,似乎是在消化这个消息,随即传来龚雪提高了音调、充满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询问:“多鱼已经独立当导演了?真的吗?在……在你们那个剧组里?”
“是的。”许愿肯定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不是挂名,是实实在在的。从开始拍摄第一天,我全程让他当导演,他的镜头感、对演员的调度、对剧本的理解,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卫也看在眼里,说他很有天赋,很有耐心地指导了他很多。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对他未来的导演之路,会是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