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调查结果逐渐清晰,陆怀瑾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来,三天前,他负责侦办的另一起涉及技术图纸泄密的案件正好在县城一家像样的饭店里进行收网行动。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假扮成食堂采购员,坐在大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监视目标。就在目标被顺利带走,行动接近尾声时,隔壁卡座里两个年轻人压低的交谈声中,一个熟悉的名字——“虞建国”——像针一样刺入了他的耳中。
他立刻警觉起来,不动声色地继续聆听。只听其中一人(正是周厂长的外甥)用带着乡下口音的普通话抱怨:“……俺舅说了,必须尽快搞定,不然那老家伙位置腾不出来,俺就没法转正……”
另一个声音(另一个学徒工)附和:“东西都准备好了,就找机会塞他家院里……到时候匿名信一递……”
虽然听得断断续续,但“搞定”、“腾位置”、“塞东西”、“匿名信”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其恶意已然昭然若揭。陆怀瑾的心沉了下去。
收网后的后续琐碎工作他立刻交给了顾临江,自己则悄然跟上了这两个明显不怀好意的人,一路听到了他们更为具体的栽赃计划。
于是,从那天起,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陆怀瑾晨跑的路线就特意增加了虞家巷子口到纺织厂后墙这一段。
他并非无意发现,而是有目的的蹲守,直到天色大亮,上班人流增多才离开。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让他抓了个现行,人赃并获。
只是,在白天那场混乱中,虞小满情急之下喊出的“指纹比对”四个字,像一颗投入他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疑虑。
他去市里、省里开会学习过,甚至因家族关系和自身优秀,曾被选派短期出国交流过,接触过一些先进的刑侦理念。
他非常清楚,指纹鉴定技术虽然在理论上早已存在,但在当下的中国,尤其是在县级公安层面,根本是闻所未闻、极难应用的“高科技”。
她一个复旦大学法学系的大一新生,是从何得知这个如此专业且超前的概念的?课本上绝不会有。这种远超当前常识的认知,让他对虞小满的好奇和审视又加深了一层。
这份疑虑,一直积攒到虞小满为表感谢,特意请他吃饭的时候。
此刻,两人坐在国营饭店唯一的小包间里。包间陈设简单,一张方桌,两把椅子,墙上贴着“艰苦奋斗”的标语,但比起大堂的喧闹,已算清静。
虞小满因为上次在红房子西餐厅喝醉断片的尴尬经历心有余悸,特意选了这里——饭菜实在,而且绝不提供红酒,从源头上杜绝出错的可能性。
她点了四菜一汤:红烧肉、清蒸鱼、炒鸡块、一盘时令青菜,外加一个排骨冬瓜汤。这在1985年,无疑是极其丰盛和破费的招待,足以显示她的诚意。
饭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但桌上的气氛却有些微妙的凝滞。
陆怀瑾并没有动筷子,而是用那双深邃锐利的眼睛看着虞小满,目光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探究,仿佛想从她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里读出答案。
虞小满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又拿这种眼神看我!我可是也帮你破过案子的!咱们怎么也算是一条绳上的了吧!居然还怀疑我??!虞小满又气又无奈,只得深吸一口气,举起倒了汽水的杯子,努力让语气显得自然:“陆…教官,”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选了这个略带亲近感的称呼,“这次真的多亏了你!谢谢你两次三番地仗义执言、出手相帮,这份恩情,我会记在心里!我敬你一杯!”
她本以为陆怀瑾会像大多数这个年代的干部一样,说些“举手之劳”、“应该的”、“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场面话。
却万万没想到,陆怀瑾面色不变,目光非但没有收回,反而更加直接地看向她,清晰地吐出三个字:
“怎么谢?”
“……”虞小满瞬间噎住,举着杯子的手僵在半空,大脑一片空白。
她准备好的所有说辞都被这三个字打得七零八落。自从穿越以来,她应对过各种情况,却第一次在陆怀瑾面前感到一种莫名的语塞和…慌乱?
她张了张嘴,脸颊有些发烫,大脑飞速运转想着该如何接话,是承诺一个人情?还是询问他需要什么?
就在她组织语言的间隙,陆怀瑾仿佛看穿了她的窘迫,又慢条斯理地加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你该不会就是随便说说,其实并没想好怎么谢吧?”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但配合他脸上那没什么表情的神色和探究的眼神,让虞小满完全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她只觉得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心里又是尴尬又是好笑,还有一丝被“将军”了的无奈。
这位陆科长,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啊!一次比一次难糊弄。
陆怀瑾主动出击,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总是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此刻更是锁定了虞小满,仿佛不想错过她任何一丝细微的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顶流到八零,我靠才华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顶流到八零,我靠才华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