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方才那一番唇枪舌剑,杨过以其犀利无匹的言辞和扣帽子的娴熟技巧,瞬间镇住了朝堂上那些原本心存轻视的官员。
此刻,再无人敢将他们二人视作可以随意拿捏的江湖草莽,看向他们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和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宋理宗,虽然对臣子间的机锋争斗有些腻烦,但对杨过表现出来的机敏和强硬倒是颇觉新奇。
他不再理会那面色惨白,兀自后怕的李姓官员,脸上重新挂上和煦的微笑,目光落在杨过与郭靖身上,温言嘉许道:
“杨爱卿,郭爱卿,你二人镇守襄阳,力拒强虏,生擒敌酋,更促成和议,使我大宋边境得享十年太平,此乃不世之功!朕心甚慰!今日召见,正要重重封赏,以彰其功!”
说罢,他便按照事先拟好的章程,将之前已下达的封赏,如杨过的镇北大将军,郭靖的保康军节度使等,当众又重申了一遍,并额外赏赐了金银帛缎等物,以示恩宠。
随后,宋理宗饶有兴致地问道:“二位爱卿,朕听闻蒙古铁骑凶悍无比,不知当初襄阳城下,你们是如何以少胜多,竟能一举击溃二十万大军,更生擒那蒙古王爷忽必烈的?其中细节,朕与诸位爱卿,都愿闻其详。”
翻译一下就是:朕想听听故事。
郭靖性格朴实,不擅夸耀,便由杨过简要陈述。
杨过语气平静,将如何在蒙古军中下毒,而让他们状态不佳,如何趁其不备出城反击,以及自己如何凭借轻功在乱军中锁定忽必烈,并大败许多高手将其生擒的过程,择要说了出来。
他虽已尽量说得平淡,但其中蕴含的信息,依旧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百官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单人潜入戒备森严的蒙古大营?于万军之中来去自如?精准找到并生擒敌军主帅?
这…这真的是人力所能及的吗?
满朝文武,包括那些久经官场的老狐狸,此刻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身居庙堂之高,对真实的战场搏杀本就隔膜,更多接触的是战报上的数字和策略。
杨过所描述的,在他们听来,简直如同神话传说,更像是市井说书人嘴里的演义故事,而非真实发生的战例。
就连端坐龙椅的宋理宗,眼中也闪过一丝疑虑。
他虽知杨过和郭靖等人立下大功是实,但杨过这番描述,也确实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个人武勇,如何能和军队比肩?
这怎么听都觉得不靠谱。
一时间,大殿内响起了细微的议论声,怀疑的气氛悄然弥漫。
许多人心中暗想:这年轻人,莫非是仗着功劳,在此夸大其词,往自己脸上贴金,想要以此成名不成?
就在这怀疑与沉默交织的时刻,那个刚刚被杨过驳斥得狼狈不堪的李姓官员,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
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
他再次出列,脸上换上了一副看似公允,实则包藏祸水的表情,对着宋理宗躬身奏道:“陛下,杨将军所述,确实惊世骇俗,堪称神仙临凡。
想必诸位同僚与微臣一样,既感钦佩,又难免心生疑虑,恐是耳听为虚,难以想象世间真有如此神乎其技。”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恰巧微臣听闻,贾相国近日为国招贤,麾下新得四位武林豪杰,据说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能空手搏虎,飞檐走壁,乃是我大宋难得的顶尖高手。
微臣斗胆提议,何不请这四位壮士上殿,与杨将军切磋一二?以杨将军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通天本领,想来指点一下这四位壮士,定然是易如反掌,游刃有余。
届时,杨将军之神功得以亲眼验证,诸位同僚疑虑尽消,也能让天下人知晓咱们大宋还有杨将军这样的人杰,岂不两全其美?”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阴险。
表面上是为杨过扬名,实则是把杨过架在火上烤!
他故意将杨过捧到通天本领和易如反掌的高度,一旦杨过在比试中表现稍有不如,或者哪怕只是赢得不够干脆利落,立刻就会坐实夸大其词和名不副实的嫌疑。
若是如此,那之前所有的功绩都会被打上问号,颜面扫地是必然的了!
在这李官员看来,贾似道招揽的高手,必定是重金聘来的真正强者,绝非泛泛之辈。
而杨过年不过二十,就算从娘胎里开始练武,又能有多深功力?
这厮定是在战场上侥幸抓住了忽必烈,立下大功,便不知天高地厚,在此胡吹大气。
他就是要借贾似道手下这把刀,狠狠地煞一煞杨过的威风,报刚才的扣帽子之仇!
他这番提议,立刻引起了众多官员的兴趣。
方才被杨过气势所慑,此刻有机会看看他的真材实料,不少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更何况,还能看到难得的高手对决,这可比看斗蟋蟀和听曲什么的刺激多了!
就连宋理宗,也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