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州县,闻风归附,更有许多中原义军、江湖豪杰前来投效,皆被杨过妥善编入后续部队或令其就地协助维持秩序。
他治军极严,曾有麾下士卒因抢夺百姓一只鸡而被当场枭首示众。
自此,军纪肃然,真正做到秋毫无犯,北地百姓箪食壶浆者不绝于道,民心愈发归附。
正如杨过所料,燕云十六州地带,因忽必烈的主动撤离和收缩力量,蒙古守军力量空虚,且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面对携雷霆之势南下的神武新军,多数城镇望风而降。
偶有负隅顽抗者,根本无需杨过亲自出手,甚至无需大军展开阵型,只需火炮营推进前列,一轮齐射,那看似坚固的城墙便如纸糊泥塑般崩塌碎裂,守军魂飞魄散,非死即降。
然而,总有不甘心失败,意图螳臂当车之辈。
在通往的大名府关键隘口,数名自恃勇力、忠于蒙古黄金家族的将领,聚集起了两万余骑兵,其中不乏纵横草原多年的百战精兵。
他们依仗骑兵的机动与冲击力,试图在野外与杨过的南人军队决一死战。
辽阔的平原上,蒙古骑兵如乌云般铺开,万马奔腾,蹄声如雷,卷起漫天黄尘。
为首的将领挥舞着弯刀,发出野性的嚎叫,试图以传统的骑兵冲锋,一举冲垮看似阵型单薄的宋军。
中军旗下,杨过遥望奔腾而来的蒙古铁骑,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闹剧。
他轻轻抬手,吐出两个字:“炮击。”
传令兵手中令旗挥动。
下一刻,天地失色!
轰!轰!轰!轰!
数十门红夷大炮同时怒吼,炽热的铁球划破长空,带着死亡的尖啸,落入奔腾的骑兵洪流之中。
刹那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巨大的爆炸声浪将战马的嘶鸣、士兵的惨叫彻底淹没。
坚固的铠甲在狂暴的冲击力和四射的弹片面前不堪一击,肢体与内脏被高高抛起,又混杂着泥土重重落下。
第一轮炮击,蒙古骑兵冲锋的锋锐便被硬生生砸断,阵型大乱。
尚未等他们从这从未经历过的恐怖打击中回过神来,第二轮和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
火炮的轰鸣仿佛死神的鼓点,无情地收割着生命。
曾经纵横欧亚,令无数民族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在这超越时代的火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渺小。
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冲锋、分割包围战术,在尚未接近敌人阵前时,便已失去了所有意义。
烟尘散尽,原本气势汹汹的两万余骑兵,已化作一片尸山血海,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失去主人的战马在战场上悲鸣徘徊。
侥幸未死的蒙古士兵,也早已肝胆俱裂,丢盔弃甲,跪地乞降。
这一战,与其说是战斗,不如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神武新军甚至没有动用燧发枪阵列进行排枪射击,仅凭火炮,便已将这两万蒙古精骑彻底碾碎。
消息传开,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泼入冷水,整个燕云之地彻底炸开。
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甚至心存侥幸,准备凭借城防顽抗的蒙古贵族和将领,闻听此讯,无不面如土色,脊梁骨仿佛被瞬间抽走。
“天威!此乃是天威啊!”
“南人有此神物,我等如何能敌?”
“难怪中原都已经丢了,难怪忽必烈王爷都逃回蒙古老家去了!”
“投降!速速投降!莫要惹怒了那位杨元帅啊!”
负隅顽抗的勇气,在这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彻底烟消云散。
自此,燕云十六州境内,再无人敢撄神武新军之锋。
杨过大军所至,城门洞开,官民跪迎。
原本预计可能需要数月攻坚的燕云故地,在火炮的雷霆威慑和忽必烈部提前撤走造成的权力真空下,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传檄而定!
当杨过骑着马,踏上昔日辽、金、蒙元经营多年的战略重地,燕云核心区域时,心中亦不免泛起一丝波澜。
这片让中原王朝寝食难安数百年的土地,终于在他手中,重归汉家。
此举之功,犹胜后世横扫漠北的徐达常遇春,直追上古开拓之先贤。
在燕云之地稍作停留,委任官吏,稳定秩序后,杨过并未停下脚步。
他的目光,已投向了更北方那更为广袤,却也更为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
此时的东北,经过蒙古帝国对先辽后金残余势力的反复清算与打击,人口锐减,繁华不再。
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散布着少数蒙古驻军、归附蒙古的部落以及大量汉人、女真、契丹等族的遗民,统治结构松散,防御力量薄弱。
杨过挥师东进北上,一路几无像样的抵抗。
大军行动迅捷,如风卷残云。
遇到小股蒙古巡逻队或试图据守险要的小部落,往往一轮火炮恐吓,或者前锋燧发枪兵几次齐射,对方便溃不成军,或降或逃。
对于主动归附的部落和城镇,杨过一律采取怀柔政策,宣布免除苛捐杂税,鼓励生产,一视同仁,很快便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