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喜悦未曾真正绽放,便被冰冷的现实狠狠压下。炉旁空地上,那几块勉强可称为海绵铁、却布满孔洞、杂质斑驳、质地疏松的疙瘩,沉默地躺在大量灰黑色废渣之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有些讽刺。投入与产出的巨大落差,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头的热火。
空气中弥漫着失望与迷茫的气息。操作风箱的壮汉们瘫坐在地,望着自己磨破皮、微微颤抖的双手,眼神空洞。负责投料的工匠们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已化为废渣的矿石和木炭,脸上写满了心痛与不解。围观的族人们窃窃私语,不安的情绪在悄然蔓延。
“怎么会这样……” “投入那么多好石头和好炭……” “是不是火神发怒了?” “这炼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老铜匠捧着那块最大的、却依旧不堪大用的海绵铁,双手颤抖,脸上满是羞愧与困惑,走到汪子贤面前,声音干涩:“启明者……老朽……老朽无能……辜负了您的期望……”
汪子贤从沉思中被惊醒。他接过那块海绵铁,仔细掂量、观察,又蹲下身,拨弄着那些废渣,甚至捡起一些未完全反应的矿石块和炭块查看。他的脸上没有明显的怒意或沮丧,只有极度专注的审视和思考。
“不,老师傅,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汪子贤的声音平静却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尝试,失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黑曜石权杖顿在地上,发出沉稳的声响,稳定着惶惑的人心:“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第一次烧陶,第一次烧炭,哪一次不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成功?炼铁,是比它们更难的技术,我们岂能指望一次就完美成功?”
他的话让沮丧的众人稍稍振作了一些。是啊,哪一次变革不是伴随着挫折?
“现在,”汪子贤语气一转,变得极其认真,“所有人都仔细回想,把你们在整个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任何异常,都告诉我!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他开始引导众人进行复盘。
“鼓风的兄弟,”他看向那些疲惫的壮汉,“你们感觉如何?风囊推动到最后,是否感到异常吃力?炉内的阻力大不大?”
一个壮汉想了想,回答道:“回启明者,一开始还好,越到后面,越是感觉……感觉像是往一块实心石头里鼓风,特别沉,特别费劲!”
汪子贤目光一凝:“炉内阻力变大……可能是料层烧结,或者……废渣堵塞了通道。”
他又问投料的工匠:“你们投料时,透过火焰,能看到料层下降的情况吗?是均匀下降,还是某一边下降得快?”
工匠们互相看了看,回忆道:“好像……不是很均匀,靠近鼓风口那边,似乎化得更快些,投下去的料很快就没了,但另一边……好像没怎么动。”
“温度不均!”汪子贤立刻抓住关键点,“炉内热量分布不平衡!”
他走到炉体旁,仔细检查那已经冷却、却依然烫手的炉壁。内壁布满裂纹,不少地方出现了明显的熔蚀痕迹,尤其是靠近鼓风口和底部的区域,有些耐火泥甚至已经玻璃化。而一些区域,则相对完好。
“炉壁受损严重,尤其是高温区。”他指着那些痕迹,“这说明,局部温度可能已经很高,甚至超过了耐火材料的极限,但……”他话锋一转,拿起一块废渣,“为什么大部分矿石却没有被充分还原?”
他掰开一块废渣,内部还能看到清晰的红褐色矿石核心。“看,矿石根本没有完全反应!热量没有有效传递到所有矿石上!”
老铜匠似乎也想到了什么,急忙道:“启明者,还有……最后熄火前,我感觉炉温上去后,好像……好像很快就又有点往下掉了,很难维持住最高的那股热劲。”
“温度无法持续维持峰值……”汪子贤沉吟道,“是鼓风后劲不足?还是炭量不够?或者……散热太快?”
他将所有信息在脑中飞速整合、分析:
1. 炉内阻力大,鼓风困难:可能因为炉料烧结板结,或者熔融废渣未能顺利排出,堵塞了气流和反应通道。
2. 温度分布不均:炉型结构可能存在问题,导致热气流分布不匀,有些区域过烧,有些区域却反应不足。
3. 炉壁局部过烧熔蚀:一方面说明达到了高温,另一方面也表明炉体耐火度不足,且热量集中于点,未能有效利用。
4. 大量矿石未充分反应:核心问题!可能原因:A. 整体温度仍不足(虽局部高温,但整体未达到充分还原所需);B. 炭比例不足,无法创造足够的还原气氛并提供足够热量;C. 反应时间不够;D. 炉内气氛和热量循环差,矿石与还原剂(炭)接触不充分。
5. 温度峰值维持时间短:可能与鼓风效率、燃料持续供给、炉体保温性能都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