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皮革区的一位老猎人正在用鹿皮换陶器。度量员用标准尺测量鹿皮面积,用标准权重称量厚度,然后给出评估:“这张鹿皮可换两个上釉陶罐或四个普通陶碗。”
老猎人满意地点头:“这样好!明码实价,不欺不瞒。”
陶工们也欣然接受:“是啊,有了标准,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产品值多少,不会吃亏也不会占便宜。”
集市进行得井然有序,争执大大减少。偶尔有小摩擦,度量员上前用标准器一测量,很快就能解决纠纷。
汪子贤穿梭在集市中,观察着交易情况,不时做些调整。他发现某些物品的交换比例需要重新核定,便让度量员记录下来,准备后续研究。
下午,集市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来自黑山部落的贸易代表。他们通常只与联盟的官方贸易队交易,这次听说联盟内部有了集市,特意前来观摩。
黑山代表对标准度量衡表现出极大兴趣:“这个办法好!我们部落间交易也常常为度量问题争吵。有的部落用大罐,有的用小罐,有的用轻石,有的用重石。每次交易都得重新商量标准,麻烦得很。”
汪子贤心中一动:“如果你们感兴趣,我们可以为你们制作一套同样的标准器,这样我们之间的贸易也会更加方便。”
黑山代表眼前一亮:“太好了!我们愿意用双倍的燧石换一套这样的标准器!”
接下来的几天,汪子贤进一步完善了集市制度。他规定每五天为一个集市日,让各部落有时间准备交易物品;设立了专门的仲裁者,负责解决复杂纠纷;还组织人手制作了更多标准器,不仅满足内部需要,还作为珍贵物品与周边部落交易。
度量衡的统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交易成本降低,交换更加频繁,促进了专业分工。擅长制陶的部落可以专心生产更多陶器,擅长狩猎的部落可以专攻皮革制作,擅长农耕的部落可以扩大种植规模,然后通过集市交换所需。
一批专门从事交易的中介人也开始出现,他们从各个部落收集物品,带到集市上交易,赚取差价。商业的雏形正在形成。
汪子贤注意到这种趋势,及时制定了规则规范中介行为,防止欺诈和垄断。他规定所有交易必须公开进行,禁止强买强卖,违者将被禁止进入集市。
一个月后,联盟集市已经发展成为周边地区最有名的交易场所。不仅联盟内部各部落参与,连远方部落也不远千里带来特产交换。
集市日的热闹景象令人惊叹:粮食区内,各种谷物豆类用标准容器量取;皮革区,兽皮按标准尺寸分类标价;工具区,石斧陶器按规格大小排列;甚至出现了专门交换装饰品和特色食物的区域。
这天下午,一场特别的交易引起了汪子贤的注意。一位老陶工不是用物品交换物品,而是用一种“承诺”进行交易。
“我腿脚不便,谁能帮我采集十罐釉石原料,我答应为他制作三个定制陶器,式样由他定。”老陶工向围观者说。
一个年轻人站出来:“我擅长爬山采石,但我现在不需要陶器。能不能这样,你先给我一个‘凭证’,等我需要陶器时,再凭这个凭证找你制作?”
老陶工想了想,点头同意。他拿出一块平整的陶片,在上面刻下特殊标记,交给年轻人:“这是我的承诺凭证,任何时候拿来,我都为你制作三个陶器。”
汪子贤惊讶地看着这一幕——这几乎是货币和契约的雏形!他立即让度量员记录这个案例,并考虑如何规范这种延期交易行为。
当晚,汪子贤在技术创新区召开会议,总结集市经验。
“度量衡的统一不仅减少了纠纷,还促进了分工和交换,提高了整个联盟的福祉。”他对各首领说,“但现在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延期交易和凭证交换,需要我们制定更详细的规则。”
石斧首领皱眉道:“那种凭证交易可靠吗?要是老人不认账怎么办?” 云织大娘反驳:“我们陶工最重信誉,既然承诺了就会兑现!” 木心提出建议:“或许我们可以制作一种通用凭证,由联盟统一发行和担保?”
汪子贤点头:“这是个好思路,但需要循序渐进。首先我们要建立交易记录制度,让度量员记录大宗交易;其次要建立信誉评价,对守信者给予表扬,对失信者进行惩戒。”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制定了一套更为完善的集市规则,包括交易记录、信誉评级、纠纷仲裁等方面。
第二天,新规则在集市上公布。让人们惊讶的是,联盟还设立了“公平交易奖”,每月评选最守信的交易者,给予额外奖励。
这一措施极大地鼓励了诚信交易,集市秩序更加良好。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标准度量衡,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开始用“掌”、“指”、“罐”等标准单位来描述事物。
「统帅+1。成功建立制度规范,促进社会协作效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