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我要说的下一个重点。”汪子贤微笑着回应,“我们不会突然废弃所有旧技术。在建设新炉子的同时,旧的地炉仍然会继续使用,作为过渡和备份。而且,我已经安排了专门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位愿意学习的工匠都能掌握新炉子的操作方法。”
他宣布将成立“技术传授小组”,由已经掌握高炉操作技术的工匠负责培训其他人,特别是年轻工匠。同时,鼓励老工匠分享他们的经验,帮助改进新技术。
“新技术不是要取代老师傅们的智慧,而是要与传统经验相结合。”汪子贤诚恳地说,“我们需要老师傅们对材料的理解,对火候的把握,这些宝贵经验对新技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番话打动了许多老工匠。他们意识到,大首领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汪子贤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消除了一个又一个顾虑。他不仅讲解技术细节,还描绘了铁器普及后联盟的发展前景:更有效率的农业、更坚固的房屋、更精美的工艺品、更强大的自卫能力...
渐渐地,怀疑和抵触的情绪开始化解,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的乐观和期待。
会议结束时,老陶工松伯走上前来:“大首领,听了您的解释,我明白了这些新炉子的重要性。我们陶工愿意支持炼铁炉建设,也会派出年轻人学习新技术。只希望...只希望真的如您所说,新技术能带来更好的未来。”
汪子贤郑重承诺:“我向大家保证,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惠及所有人。如果因为建炉导致陶器生产受影响,我将亲自负责解决。”
接下来的几天里,炼铁炉建设工程重新启动,但这次的方式有所不同。汪子贤采取了更加包容和渐进策略:
首先,他确保资源分配均衡,不影响陶器和其他必需品的生产;其次,他组织老师傅们参与高炉设计和改进,尊重他们的经验;第三,他建立了一个试验评估机制,每座新炉子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后才大规模推广。
最重要的是,他让所有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当第一座高炉持续稳定地产出优质铁水,当第一批用新铁制作的工具显着提高工作效率,当陶工们确实用上了铁制工具并感受到效率提升...怀疑的声音自然逐渐消散。
一个月后,第四座高炉建成投产。这次没有争议和阻力,反而有不少工匠主动参与建设,想亲身体验这一新技术。老陶工松伯甚至派来了几个徒弟学习炼铁技术,说“制陶和炼铁都是火的艺术,应该互相学习”。
汪子贤站在冶炼区的高处,看着四座高炉喷吐着烟火,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心中感慨万千。技术革新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传统、包容疑虑、展示实效,才能真正推动进步。
当晚,他在记录联盟发展的陶板上刻下这样一句话:“革新需尊重传统,进步需包容疑虑。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本身新颖,而在于为人所用,为人造福。”
这一刻,他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更培养了联盟的创新文化——既勇于探索新知,又尊重传统智慧;既追求进步,又顾及实际;既有个体创新,又有集体共享。
这种文化,比任何具体技术都更加珍贵,它将确保这个文明在前进道路上既不会停滞不前,也不会盲目冒进,而是沿着稳健而创新的道路持续向前。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座曾引发风波的新式炼铁炉,以及那位能够化解疑虑、引领方向的年轻领袖。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