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汪子贤亲自来到新垦区视察。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一个月前还是茂密森林的土地,如今已经是一望无际的农田雏形。田埂纵横交错,排水沟渠正在挖掘,远处还有伐木队在不断向外推进。
老农人土根正指导年轻人使用铁耙平整土地,看见汪子贤过来,急忙迎上前来。
“大首领,您看这地多肥啊!”土根抓起一把黑土,眼中闪着光,“这些落叶乔木下的土壤特别肥沃,明年一定是好收成!”
“新式农具好用吗?”汪子贤关心地问。
“好用!太好用了!”土根连声称赞,“铁耙平整土地比木耙快多了,铁锄头翻土深度足够,杂草除得干净。最重要的是耐用,不像以前石制农具动不动就破损。”
正说着,一群妇女背着种子筐走来,准备开始播种。令人惊讶的是,带队的是年过六旬的老婆婆青叶。
“青叶婆婆,您也下地了?”汪子贤关切地问。
青叶笑出一脸皱纹:“大首领给的铁农具轻巧好用,我们老骨头也能派上用场了!你看这种铁棍,比木棍精准多了,省力又省种!”
汪子贤注意到,新垦区里确实有不少老人和妇女在劳作,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铁农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扩大了劳动力范围,这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垦荒进度加快,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最大的问题是肥料不足——开垦速度如此之快,自然肥料的积累跟不上需求。
汪子贤召集农业小组研究解决方案。大家集思广益,最终提出了几条措施:一是建立集中堆肥区,加速肥料制作;二是尝试种植绿肥作物,在农闲时翻入土中增加肥力;三是收集聚居地的有机废弃物统一处理。
另一个问题是灌溉。新垦区距离水源较远,传统的人工挑水方式无法满足大面积农田的需求。
“我们需要建设灌溉系统。”汪子贤指着地形图说,“从北坡引水,利用高度差自流灌溉。这个工程不小,但一旦建成,受益无穷。”
水利工程立即上马。让所有人惊讶的是,铁器的应用使工程进度远超预期。铁镐挖掘渠道、铁斧加工木材、铁凿雕刻水闸...以往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水利工程,现在几周就能初见成效。
一个月后,当第一条水渠引来清泉,灌溉新垦的农田时,农人们欢呼雀跃。青苗喝饱了水,在阳光下绿油油地招展,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农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连锁反应。粮食产量的预期增长让联盟有了储备粮的底气,可以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多原料;甚至人口政策也得以放宽——有了足够的粮食保障,联盟可以容纳更多人口。
这天傍晚,汪子贤站在了望台上,俯瞰着扩展中的聚居地。西边的夕阳映照下,新垦的农田向远方延伸,田埂如画,渠水如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业生产力提升380%,耕地面积增加220%,粮食安全系数提高至85%。社会稳定性增强,人口增长预期调整。」胖墩的提示恰到好处。
最让汪子贤欣慰的不是数字的变化,而是人们脸上的希望和自信。老农人土根开始大胆尝试新的作物品种;妇女们组成了农业技术交流小组;年轻人则热衷于学习水利工程知识...
“大首领!”一声呼唤打断了他的沉思。原来是禾苗带着几个农人前来汇报。
“我们的冬小麦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将比去年提高五成以上!”禾苗激动地说,“而且新垦地的土壤肥力超出预期,明年可以考虑试种水稻了!”
“水稻?”汪子贤眼睛一亮,“我们有足够的水源吗?”
“东边新垦区靠近河流,地势低平,正好适合水稻种植。”禾苗显然已经做过调研,“如果成功,我们的粮食产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一大胆设想让汪子贤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他当即批准了试验田计划,并承诺提供全力支持。
夜幕降临,汪子贤在灯下更新农业发展规划。铁器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耕作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农人们开始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是比任何技术进步都宝贵的财富。
窗外,新垦区的方向传来阵阵蛙鸣,那是生态系统正在适应人类活动的声音。汪子贤知道,铁斧开启的不仅是林地,更是一个崭新的农业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而联盟文明,正沿着这条道路稳步向前。
他合上规划图,心中已有下一个目标:不仅要让联盟吃饱,还要让联盟吃好。多样化、精细化、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蓝图,正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