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知不觉间,汪子贤来到这个世界,已然五年。
五年,对于亘古不变的群山与河流而言,不过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曾经的“炎黄”部落,如今的“炎黄联盟”而言,这五年,却是一段从蒙昧荆棘中踏出文明之路的壮阔征程。
又是一个丰收季的黄昏。汪子贤独自漫步在联盟聚居区外围新垒砌的土墙上。这堵最初只是为了防御野兽的简陋矮墙,如今已被加高加固,延绵数里,虽远称不上雄伟城池,却已然有了清晰的边界和守护的意味。
夕阳的金辉洒满大地,将眼前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汪子贤极目远眺,心中感慨万千。
五年前,他刚苏醒时,面对的是饥饿、寒冷、无处不在的危险,以及一群挣扎在生存边缘、几乎退回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知识靠口耳相传,生命脆弱如风中残烛。
而五年后的今天,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秩序井然的景象:
北方,是连绵成片的农田。 粟穗低垂,金黄灿烂;新引种的稻谷青翠欲滴,长势喜人。田埂纵横交错,引水渠系如同脉络,滋养着这片希望之地。得益于统一历法的指导和不断积累的农耕经验,粮食产量逐年稳步提升。虽然仍需看天吃饭,但大规模的饥馑已然成为过去。农人们正在田埂间忙碌,脸上带着收获的喜悦和对明天的期盼。粮仓区,一座座圆顶的陶砖粮仓矗立着,里面囤积着足以让联盟度过荒年的储备,这是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东边,河畔的工坊区炉火正旺。 陶窑的黑烟袅袅升起,那里出产的陶器从最初粗糙的炊具,发展到如今包括存储罐、水缸、滤器、甚至精美的彩绘祭祀礼器。石器工坊的敲击声清脆而有节奏,工匠们打磨的石斧、石锄、石刀更加锋利耐用。皮革工坊外晾晒着各种兽皮,经过鞣制处理后变得柔软坚韧,被制成皮甲、靴子、背囊。纺织区内,纺轮飞转,麻线被织成越来越细密的布匹,染上从植物矿物中提取的色彩。而在一处戒备森严、被高墙围起的区域内,则隐藏着联盟最大的秘密和最尖端的技艺——冶铜坊。虽然产量极低,工艺尚不成熟,但那偶尔从里面传来的不同于石器敲打的、沉闷的金属锻打声,却代表着联盟迈向未来的坚定脚步。
西边,是训练场和居住区。 战士们呼喝操练的声音即便在黄昏仍未停歇。他们的装备早已更新换代:统一的皮甲、藤盾、磨制精良的石矛、以及威力大增的复合弓。他们演练的阵型也更加复杂,针对可能来自泽部或其他未知敌人的威胁。而在居住区,原本杂乱无章的窝棚和洞穴,已被大片整齐的“井”字形布局的住宅区所取代。虽然依旧是木骨泥墙、茅草覆顶的“长屋”,但规划统一,留有街道和排水沟渠,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处理点等卫生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的流行。每家每户门前大多挂着一串串风干的肉条、一捆捆草药或几张鞣制好的皮子,显示着生活的富足。
中央广场 更加开阔平整,地面用夯土和碎石压实。这里不仅是举行盛大祭祀(如今有了“醴”酒助兴,仪式感更强)、集体议事、欢庆节日的场所,边缘地带还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内部集市,各部落的人们在这里用自己多余的物品交换所需,充满了生活气息。
文字院 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不仅承担着记录历史、编纂历法、传授文字的责任,还衍生出了“医道院”和“工巧院”(负责记录和研究各种工艺技术的地方)。大量的知识被刻在陶板或鞣制的兽皮上,分门别类存放。孩子们在学者的教导下学习文字和算数,朗朗读书声成为联盟最动听的旋律之一。知识,终于不再是少数巫医垄断的神秘传承,而是成为了联盟共同的、可以积累和发展的财富。
联盟的人口 已从最初区区数百人,增长至近五千人!这得益于稳定的食物来源、医疗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新生儿成活率大幅提高、以及不断吸收周边小部落和零散流民。联姻政策促进了血脉融合,如今走在街上,几乎很难单纯从外貌区分出谁来自原来的哪个部落,“联盟人”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汪子贤的属性面板,也无声地记录着这五年的成长与艰辛: 【体质:44】- 昔日孱弱的身体早已变得强健,足以支撑繁重的劳动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力量:38】- 虽然并非以勇力见长,但常年奔波劳作,也拥有了足够自保的力量。 【敏捷:38】- 反应更加敏捷,应对危机更加从容。 【智力:103】- 这是核心的优势,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知识碎片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引领着联盟跨越式发展。 【统帅:48】- 从带领几十人求生,到统帅数千人的联盟,协调各方,制定规则,化解矛盾,指挥作战,他的领导艺术日益成熟。 【幸运:8】- 或许穿越本身就用光了大部分运气,但能在一次次危机中化险为夷,稳步发展,这本身已是难得的幸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