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汪子贤眼睛一亮,但随即又垮下脸,“说得轻巧!创造一套文字系统哪那么容易?甲骨文?金文?篆书?我倒是认得它们,可它们不认得我啊!我连它们具体长啥样都记不全!难道要我凭空造字?那我岂不是成了仓颉?据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动静太大了,我这小身板扛不扛得住啊?”
“噗——”胖墩差点被蜂蜜噎住,嫌弃地甩了甩尾巴,“宿主大大,少往自己脸上贴金!还仓颉?您顶多算个‘汪颉’!而且谁让你复刻完整的甲骨文了?那复杂度是原始部落能接受的吗?你得从最简单的开始——象形文字!顾名思义,就是画个图画,代表那个东西!”
“象形文字……这个我懂!”汪子贤来了精神,“日、月、山、水、人、口、手……这些最简单的,我倒是能画出来。”
“没错!”胖墩的华为Logo蓝光闪烁,投射出一片微光,在空气中形成几个简单易懂的图案,正是标准的古代象形文字,“哔哔~本系统可以提供最原始、最象形的古文字模板作为参考,并结合部落现有环境进行‘本地化’简化改造。原则就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画起来简单!”
汪子贤盯着那几个光影构成的字符,摸着下巴,眼神越来越亮:“有道理!太复杂的他们肯定学不会,就得是简笔画!比如‘日’,就画个圆圈中间点个点;‘月’,就画个弯弯的月牙;‘山’,就画三个三角形连在一起;‘水’,就画几道波浪线;‘人’,就画个侧身站立的小人;‘木’,就画一棵树的样子……”
他越说越兴奋,抓起旁边一块用来当草稿板的扁平石板和一块炭条(这是他发现某种树木烧成炭后可以书写,推广开来的“原始铅笔”),开始写写画画。
“看!这是‘日’!”他在石板上画了个○,里面点了一下。
“这是‘月’!”画了个) 形的月牙。
“这是‘山’!”画了三个连在一起的▲。
“这是‘水’”!画了三条波浪线~~~。
“这是‘人’!”画了个简笔的侧身人形?。
“这是‘木’!”画了个? 表示树干和树冠。
画完这几个,他得意地拿给胖墩看:“怎么样?胖墩老师,我这‘汪体象形文字’还行吧?”
胖墩飞过来,用爪子扒拉着石板,歪着脑袋看了看:“哔哔~勉强及格。至少能看出来画的是什么。不过,‘山’画三个山峰太复杂,原始人画着麻烦,改成两个或者一个凸起代表山峰趋势就行。‘水’的波浪线也可以再简化成两道……”
接受了胖墩的“专业指导”,汪子贤开始了他的“造字大业”。他首先从部落最常见、最基础的事物和概念入手。
他画了一把石斧的样子( ? ,代表“斧”,也引申为“工具”、“武器”)。
画了一个陶罐的轮廓(? ,代表“罐”,也引申为“容器”、“陶器”)。
画了一束稻穗(? ,代表“粟”,即黄穗草米,泛指粮食)。
画了一只鹿的侧影(? ,代表“鹿”,也泛指猎物)。
画了一间简易房子的结构(? ,代表“屋”,泛指房屋、住所)。
画了一团火的形状(? ,代表“火”)。
画了一条鱼的形状(? ,代表“鱼”)。
接着,他开始尝试表达一些稍微抽象点的概念。
他在“人”字后面画了个简化的婴儿形状( ? ,代表“生”或“子”)。
在“人”字上面加一横(? ,代表“大”,表示大人、首领)。
在“人”字下面加一横(? ,他本想代表“小”,但觉得不明显,改成了画一个更小的人形旁边点几个点,代表“孩”或“小”)。
画一只眼睛的轮廓(? ,代表“目”,引申为“看”)。
画一个耳朵的形状(? ,代表“耳”,引申为“听”)。
画一张嘴的形状(? ,代表“口”,引申为“说”、“吃”)。
画一只手掌的轮廓(? ,代表“手”,引申为“做”、“拿”)。
画一个脚掌的轮廓(? ,代表“足”,引申为“走”、“跑”)。
他还结合刚刚统一的度量衡,创造了几个相关的字符:
画一把尺子的样子(? ,代表“尺”,引申为长度单位)。
画一个斗的轮廓(? ,代表“斗”,容积单位)。
画一个天平的样子(? ,代表“衡”,重量单位,也引申为“公平”)。
“胖墩,数字!数字怎么办?”汪子贤想到了关键问题,“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字模糊!”
“哔哔~数字最简单!就用累积符号!”胖墩立刻给出方案,“画一横代表‘一’,画两横代表‘二’,画三横代表‘三’……到了‘十’,可以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比如一个竖杠或者一个叉。更大的数字,就组合使用。”
汪子贤从善如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