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的春节,眼瞅着就要在刀兵声中到来了。
山阳县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各种小道消息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说是李闯王的队伍,已经离淮安府不远了。这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人心,一下子就慌了。
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士绅,开始悄悄收拾细软;有些门路的有钱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是非之地。一时间,房产、田地价格应声而落,尤其是那些急着脱手的,几乎是给钱就卖,只求换些轻便的金银,好赶紧跑路。
整个山阳县,弥漫着一股末日将至的恐慌气息。
然而,在这片惶惶不安中,有一个人却稳坐钓鱼台,甚至还有点小兴奋。
正是我们的主角,王鼎。
他抱着脑袋,努力回忆着“上辈子“在各类历史小说和论坛贴吧里看来的零星知识。“李自成……张献忠……淮安……南京……”他嘴里念念有词,像是个神神叨叨的半仙。
“好像……李自成没打过淮安?他后来是直奔北京去了?张献忠主要在西南折腾?对了!明朝完蛋后,好像还有个南明在南京撑了好一阵子呢!”王鼎一拍大腿,眼睛亮了。
虽然这点历史知识贫瘠得可怜,而且保不齐自己这只小蝴蝶会不会引起风暴,但这点模糊的“先知”,已经足够给他壮胆了。
“慌什么?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再说了,老子可是穿越者,有主角光环的!”王鼎给自己打着气,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极其大胆,甚至有点愚蠢的决定——逆市操作,抄底!
别人抛售,他接手!凭借着之前卖“金枪不倒大力丸”和药铺攒下的积蓄,王鼎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价格,迅速拿下了两处位置不错的房产,还有一处临街的门面!
“嘿嘿,等战事一过,这帮跑路的家伙回来,肠子都得悔青喽!”王鼎看着新鲜到手的地契房契,笑得像个偷吃了鸡的狐狸。
光囤房子还不够,他的老本行不能丢。他立刻安排董郎中坐堂,将那处新买的沿街门面挂上“济世堂分号”的招牌,同时,凭借着对乱世的“预见”,他让老徐不惜成本,大量收购、储存各类常用药材,尤其是金疮药、止血散之类治疗外伤的,把几个仓库都堆得满满当当。
果然,没过多久,战火真的烧到了淮安府外围。
农民军开始进攻淮安!淮安知府周光夏和漕运总督史可法这两位大明的忠臣,拼尽全力组织官兵和乡勇进行抵抗。王鼎的准岳父,张千户所在的卫所兵,也被紧急从海州府附近调回,在城外构筑防线。
战事激烈,喊杀声在城外隐隐可闻,城内的百姓更是提心吊胆。不过,凭借淮安城高池深,以及史可法等人组织的顽强防守,农民军始终未能突破外围防线,战事胶着在城墙之外。
仗打起来,最缺的是什么?除了粮食,就是药材!尤其是治疗刀剑创伤的药材。
官府的“生药行”很快行动起来,以近乎征用的低价,向城内各大小药铺征收急需药材,用以供应军前和救治伤员。
这一下,可是考验各家药铺底蕴和良心的时候了。
济世堂因为王鼎早有准备,库存充沛,面对官府的征调,不仅轻松应付,甚至还能略有盈余,老徐按照王鼎的吩咐,交割药材时那叫一个从容不迫,引得负责征收的医官都多看了两眼,心中暗赞这济世堂的东家有远见。
而隔了一条街的杏春堂,可就倒了血霉了。
李老六之前光顾着跟济世堂置气,以及想办法怎么把被罚的银子赚回来,根本没做任何战备储备。官府点名摊派的药材数量,他自然凑不齐!
按照规矩,凑不齐药材,就得按市价折成银两上缴。这可要了李老六的亲命了!
狗急跳墙的李老六,恶向胆边生,竟然打起了歪主意。他四处派人搜寻,弄来了一批价格极其低廉,但质量堪忧,甚至掺杂了假货、霉变药材的劣质品,企图鱼目混珠,应付官差。
王鼎早就让机灵的马小六盯着他呢!
得知李老六果然走了歪路,王鼎冷笑一声:“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
他二话不说,直奔县衙惠民药局,找到了相熟的医官,实名举报杏春堂以次充好,企图用劣质药材糊弄官府,贻误军机救治!
“此事当真?”医官一听,这还了得!战时供应军需药材也敢造假?罪过可不轻!
“千真万确!贵药局的马车此刻正在杏春堂门前装货!估计李老六又要使手段贿赂监收的官差”王鼎言之凿凿。
医官不敢怠慢,立刻带上人手,跟着王鼎风风火火地赶到杏春堂门口。
果然,一辆马车停在那里,几个伙计正七手八脚地把一些颜色、质地明显不对的药材往上搬。李老六还在旁边捂着胸口指挥:“快!快点!装好了赶紧送走!”
王鼎一个箭步上前,大声喝道:“李老六!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用这等劣质假药糊弄官府,贻误救治受伤将士!你还有没有良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神医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神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