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武备学堂第一期军官轮训队的开学典礼,简单而肃穆。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冗长训话,就在原清军一处废弃营盘的校场上,高岩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数百名神情各异的中下层军官。
他们中有跟随高岩从登州血火中杀出的新军骨干,眼神里是信仰与坚毅;也有来自辽南诸军、被强制送来“回炉”的旧派军官,脸上或多或少带着疑虑、抵触,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陈雨顺,这个刚刚在龙王塘血战中淬炼成钢的英雄,被高岩特意安排站在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他挺拔的身姿和胸前那枚崭新的、由机器局精心打造的“磐石”勋章,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宣言。
“诸位!”高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这里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是活命的门槛,是杀敌的磨刀石!在战场上,无知和愚蠢,代价是血,是命!不仅是你们自己的命,更是你们麾下成千上万弟兄的命!”
他顿了顿,让这句话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我知道,有人觉得,扛起鸟枪、会摆弄几下土炮,就是带兵了。有人觉得,凭着一腔血勇,就能打胜仗。龙王塘之前,或许可以。但现在,不行了!”高岩的声音陡然拔高,“鬼子的大炮比我们多,比我们狠!他们的援兵正源源不断开来,带着更犀利的新式家伙!我们靠什么挡住他们?靠血肉之躯去硬填吗?”
台下鸦雀无声,连那些原本心存抵触的旧军官,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高岩的话,戳中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迷茫。
“我们靠的是这个!”高岩猛地回身,指向身后竖起的一块巨大黑板,上面用粉笔画着简略却精准的龙王塘战区敌我态势图,精确标注了双方兵力、火力点、运动路线。“靠的是知道敌人在哪,想干什么!靠的是让我们的炮弹,比鬼子的更准、更狠!靠的是让每一个哨官、每一个队正,都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带着你的兄弟出现在什么位置,打出最致命的一击!”
“从今天起,忘掉你们过去的资历,忘掉那些乱七八糟的营生规矩!在这里,你们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学怎么活下来,学怎么打赢!”他指向身旁以陈雨顺为首的几个教官,“他们会告诉你们,龙王塘的阵地是怎么守下来的,‘雷霆纵队’的侧击是怎么打出去的!每一个战例,都是用血换来的教训和经验!谁敢懈怠,谁敢阳奉阴违,就不是我高岩的兵,不配站在辽南这片土地上打鬼子!滚回关内去抱小妾、抽大烟吧!”
这番毫不留情、近乎粗野的训话,像一阵凛冽的寒风,刮过了整个校场。旧军官们脸色发白,却无人敢出声反驳。高岩的威望、新军的强悍战绩,尤其是陈雨顺这个活生生的榜样站在面前,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压力。
典礼结束后,轮训立即开始。第一课,便是由陈雨顺复盘龙王塘防御战。他没有丝毫居功自傲,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结合沙盘,详细讲解了他如何根据“蜂鸟”电台传来的指令,判断日军主攻方向,如何调配有限的兵力,如何利用加固的工事和“萤火”指示系统呼叫炮火支援,以及在绝境中如何稳定军心,发动反冲击。
“……当时,左翼三号堡垒被打穿,鬼子一个小队摸了上来,离指挥部不到一百步。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带着警卫排顶上去。为什么?因为高大人说过,指挥官的位置,就是阵地的脊梁!你退了,脊梁就断了,整个阵地就垮了!”陈雨顺的声音带着沙哑,却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我们能守住,不是因为咱们比鬼子更能挨子弹,是因为咱们的炮火来得快、来得准!是因为咱们知道友军在哪里,什么时候会来支援!这就是武备学堂要教给大家的东西——如何把咱们手里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变成一把能捅穿鬼子心脏的尖刀!”
台下,那些旧军官的眼神,开始从疑虑转向思索,从抵触转向震撼。真实的战例,血淋淋的细节,远比任何空泛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
然而,就在武备学堂努力为联合部队“铸魂”的同时,旅顺方向传来的情报,如同冬日里刮来的一股带着腥气的阴风,让高岩和整个指挥部的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大人,‘夜枭’急电!”王奎步履匆匆地走进指挥部,将一份译电文放在高岩面前,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高岩展开电文,目光迅速扫过,瞳孔骤然收缩。电文内容简短却惊心:
“日援兵第二师团先头部队已抵旅顺。确认其携有特殊炮兵单位,装备疑似‘气球’或‘飞舟’若干,用途不明,观测及校射可能性极高。另,舰队中出现非日籍技术顾问身影,疑为欧陆人士。警惕空中威胁。”
“气球……飞舟……”高岩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终于出现了。日军不仅得到了兵力补充,更开始引入超越这个时代常规认知的技术手段——空中侦察。这意味着,他赖以取胜的关键优势之一——“识途”系统带来的单向信息透明,将面临严峻挑战。敌人的炮兵,可能获得来自空中的眼睛,打击精度和效率将大幅提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洋钢铁军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