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的波澜尚未平息,共和国的目光已越过河西走廊,投向了那片更为辽阔、也更为复杂的西部疆域——西藏、新疆以及历史上曾羁縻统治、而今界限模糊的广阔高原与帕米尔地区。这里的“收回”,不同于北方那般通过条约与实力博弈的“置换”,更多需要的是文化上的认同、经济上的纽带以及精妙的政治智慧。
拉萨,布达拉宫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巍然矗立。几位身着绛红色僧袍的高阶喇嘛,与几位穿着崭新共和国藏区事务办公室制服的官员,正围坐在一间充满酥油茶香气的密室内。气氛看似和睦,却暗藏机锋。
“诸位上师,”办事处主任,一位在康区生活多年、精通藏语的官员洛桑(汉名周文瀚)语气恭敬而坚定,“共和国尊重西藏固有的政教制度与风俗信仰。我们前来,并非为了改变,而是为了帮助。您们也看到了,来自南方的约翰牛探险队,其地图已将藏南许多地区划入其保护国范围;北方的压力亦从未消散。唯有与内地紧密相连,方能保雪域佛国安宁。”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缓缓拨动念珠,眼皮微抬:“汉地朝代更迭,如天上云彩。我雪域佛法,传承千年不变。何以信你?”
洛桑不疾不徐,取出一份文件:“此乃大总统亲自签署的《保护藏传佛教与优待藏族同胞令》。共和国承诺,绝不干涉寺庙内部事务,并愿出资修缮各大寺院。同时,”他话锋一转,“我们将立即开始勘修从康定至拉萨的公路,让内地的茶叶、布匹、药品能更便捷地运进来,也让高原的药材、皮毛能更容易地走出去,改善民生。此外,我们还将选派藏族优秀子弟,赴南京、北平学习,费用全由国家承担。”
利益与威胁,现实与未来,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喇嘛们沉默着,交换着眼神。他们深知,闭关自守的时代已经过去,南方的约翰牛虎视眈眈,内部的农奴制也矛盾重重。选择一个强大且愿意做出尊重要价的东方邻居,或许是当下最不坏的选择。
一、 古道新途:川藏线与“茶马经济”的升华
共和国的“西进”战略,交通先行。勘修川藏公路的计划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无数工程兵和招募的民工,开始在“世界屋脊”的险峻地貌上,用火药、钢钎和生命,一寸寸地开辟通道。这条公路,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动脉,它将彻底改变西藏与内地的时空距离,使得中央政府的影响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覆盖这片高原。
与此同时,古老的“茶马古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共和国没有强行废除传统的茶马互市,而是通过成立国营的“边茶公司”和“畜产公司”,以更公平的价格、更稳定的供应,逐步整合和规范贸易。内地的茶叶、盐巴、铁器、日用品,与藏区的药材、羊毛、皮革、金沙,通过这条日益繁忙的通道加速流转。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是政治认同最坚实的基础。
二、 天山南北:剿抚并用与“行省化”试点
在新疆,局面更为复杂。这里既有世代居住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族民众,也有沙俄以及苏俄残余势力的渗透,还有来自中亚的泛突厥主义思潮的暗流。
共和国采取了“剿抚并用,稳步推进”的策略。对于盘踞在阿勒泰地区、受苏俄支持的一股顽固匪帮,共和国驻新疆边防军出动精锐部队,在当地部落武装的配合下,进行了坚决的清剿,一举荡平其巢穴,展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能力。
对于广大的各族民众,则大力推行“怀柔”政策。尊重其伊斯兰信仰,保护其正当的商贸活动,并选拔各族头人或有声望的人士,进入新成立的“新疆省临时参议会”(由军事管制委员会过渡),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同时,从内地迁移部分汉族农民、工匠进入北疆屯垦实边,与当地居民混居,促进交流与融合。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宣布在新疆试行“行省化”管理,设立与内地相同的省、县行政架构,尽管初期仍保留着浓厚的军管和民族事务协商色彩,但这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对这片广袤土地进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迈出了从“羁縻”到“实治”的关键一步。
三、 帕米尔之争:外交斡旋与“既成事实”
位于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情况最为特殊。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英俄两大帝国“大博弈”的焦点区域,存在着诸多未定的边界线。
共和国外交部照会伦敦和莫斯科(尽管后者正处于内战),郑重声明:基于历史与法理,中华共和国对帕米尔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同时,一支精干的边防巡逻队,携带无线电和轻型火炮,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进驻了几个具有战略价值的高原山口和河谷,升起了共和国国旗,建立了前进哨所。
这是一种“既成事实”的策略。共和国深知,与约翰牛和未来的苏俄进行无休止的边界谈判将异常艰难,不如先行实施有效占领,强化主权宣示,为未来的谈判奠定最有利的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洋钢铁军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