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西风”在共和国刚柔并济的应对下,势头虽被遏制,但远未平息,暗流仍在冰川之下涌动。然而,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从不给任何国家喘息之机。就在高岩统筹内外、焦头烂额之际,一道来自欧洲的、如同撕裂天穹的霹雳消息,通过加密电台和所有公开渠道,以无可阻挡的速度瞬间传遍了全球——德意志的钢铁洪流,以闪电般的攻势,突入了波兰。紧接着,早已与波兰签订盟约的英吉利与法兰西,对德意志正式宣战。酝酿已久的、注定将吞噬整个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无可挽回地全面爆发了!
消息传来,南京总统府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随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忙碌。巨大的世界地图被迅速挂起,参谋们手脚并用,将代表德军装甲师团的巨大黑色箭头,凶狠地插向波兰腹地,又将代表英法联军的蓝色防线标识,仓促地置于马奇诺防线之后。
“开始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猛烈!”总参谋长捏着最新的电文,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尽管对这场大战的来临早有心理准备,但其真正降临的毁灭性气息,依旧让所有人感到窒息般的压力。
高岩站在地图前,背影挺拔如松,唯有背在身后、紧紧攥住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汹涌波澜。他的目光越过波兰,扫过德意志,望向英吉利海峡,最终落在那广袤的、尚未被战火直接波及,但注定无法独善其身的亚太地区。这场席卷全球的鼎沸之势,对共和国而言,是空前的危局,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危局在于:
共和国与德意志有着深度的工业和技术合作,是事实上的“准盟友”,而英吉利则是共和国在亚洲最大的传统对手与殖民帝国,其在南洋、印度乃至西藏的影响力,一直是对共和国的战略挤压。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共和国必须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生死博弈中,做出极其艰难且危险的站队选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全球贸易体系将瞬间崩解,海上运输线沦为战场。共和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石油、橡胶、特种矿产等战略物资进口通道,面临被彻底切断的致命威胁。刚刚通过强力调控才初步稳定的国内经济,可能遭受毁灭性冲击。
北极熊(苏俄)虽与德意志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其庞大的陆军力量和其在远东的存在,依旧是共和国北方的巨大威胁。且战局一旦变化,北极熊的动向将难以预料。
机遇亦存:
英、法、德等传统列强深陷欧洲主战场,必然无力东顾。这为共和国在亚洲,尤其是在南洋、中南半岛等地,彻底扫荡旧殖民势力,拓展生存空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窗口。
战争是吞噬资源的无底洞。交战各国对军火、物资的渴求将达到疯狂的程度。共和国的工业产能,尤其是经过“拾珍”行动和技术消化后提升的军事工业,若能抓住时机,将成为左右战局的重要砝码,借此换取宝贵的外汇、黄金和最尖端的技术,实现实力的又一次飞跃。
旧有的殖民体系将在战火中动摇、瓦解,世界权力格局面临洗牌。这为共和国争取更有利的国际地位、摆脱半殖民地阴影、真正成为主导性大国,提供了绝佳的可能。
“寰球已然鼎沸!我们不能再有任何犹豫和幻想!”高岩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核心幕僚们凝重而急切的脸庞,“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我们的国策,必须进行全局性、根本性的调整!”
一系列关乎国运的紧急决策,在最高统帅的意志下迅速成型:
一、 外交抉择:有限中立,实质偏斜。
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欧洲战事表示“严重关切”,呼吁各方克制,尊重国际法,同时宣布共和国将在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这份“中立”声明措辞微妙,并未完全关闭与任何一方合作的大门。在具体行动上,则明显偏向德意志:默许甚至暗中协助德意志商船和物资通过共和国控制或影响的海域;对英法通过外交渠道提出的、要求共和国中断与德意志一切往来的强硬照会,采取拖延和模糊化处理,为实质性的合作留下后门。
二、 战时经济转型:全力开动国家机器。
国家计委和工业发展总署立即启动“熔炉”计划,全面转向战时经济轨道。所有非必要的民用项目被叫停或压缩,资源向军事工业、战略物资生产和储备极度倾斜。扩大“猎鹰”步枪、“山猫”坦克、“华夏虎”坦克(改进型)、弹药、火炮及军服的生产线。财政部加紧黄金和外币的囤积,并研究发行“卫国战争特别国债”的可能性。总参谋部则重新评估全球战局下的国防计划,命令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尤其是沿海、北部及西域边境地区,防备可能出现的任何方向的军事冒险。
三、 亚洲战略:果断出击,填补真空。
高岩明确指示,“欧洲的灾难,是亚洲的机遇!我们的战略重心,必须立刻、果断地转向亚洲!”外交和军情部门受命加大对南洋诸地(如荷属东印度、英属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的情报收集、渗透和策反力度。利用当地蓬勃发展的民族独立运动与殖民统治者的尖锐矛盾,暗中提供资金、武器和有限军事顾问支持,积极扶植亲共和国势力。同时,海军和陆战队加强在南海的巡航与勘察,加速对关键岛礁和航道的实际控制,为即将到来的南洋资源争夺和航道控制权奠定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洋钢铁军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