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下邳城内府衙的后堂却灯火通明。击退夏侯惇的兴奋尚未完全褪去,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硝烟与庆功酒混合的余味。白日里论功行赏的喧嚣已然平息,此刻,只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围坐一堂,亲卫早已被屏退至远处,确保无人能窥听这场核心的密谈。
张飞一口饮尽碗中温好的酒,抹了把络腮胡,声若洪钟,带着未尽的畅快:“大哥!今日真是痛快!那夏侯惇平日里在曹营耀武扬威,此番却被咱们杀得丢盔弃甲,连他那宝贝辎重都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看那曹孟德还敢小觑我徐州否!”他蒲扇般的大手拍在案几上,震得杯盏轻响,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意。
关羽端坐一旁,凤眼微眯,手抚长髯,神情却比张飞凝重许多。他并未饮酒,只是注视着跳动的灯焰,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三弟,胜固然可喜。然此战之胜,关键之处,你可知晓?”
“自是知晓!”张飞眼睛一瞪,“俺老张在城下拼死力战,吸引曹军主力!二哥你与那…那吕布趁机夹击,方能大破敌军!”提到吕布名字时,他语气明显顿了一下,显得有些别扭。即便共同对敌,即便亲眼见证了吕布骑兵冲锋那摧枯拉朽的威力,内心深处对吕布其人的鄙夷与不信任,依旧根深蒂固。
关羽微微摇头,烛光在他那如同重枣的脸上投下深邃的阴影:“非也。此战关键,不在阵前搏杀之勇,而在战前运筹之智。三弟你想想,若无曹元显…嗯,曹豹,事前定下那‘功勋记录’之法,今日分缴获时,吕布及其麾下那些骄兵悍将,岂能如此轻易接受分配方案?只怕早已闹将起来,胜仗也要生出内乱。”
张飞一愣,浓眉拧起,回想起白日里分发战利品的情景。按照曹豹那套看似繁琐的“规矩”,斩首、破阵、缴获、诱敌…各项皆有评定,记录在册。吕布军骑兵突击功劳最大,分得最多精良战马和铠甲;他的步兵正面抗压,分得相应军资;关羽部参与夹击,亦有斩获。整个过程虽有小幅争议,却在陈宫、曹豹的主持下,依据白纸黑字的记录迅速平息,并未酿成冲突。这在那吕布军与徐州军初次协同作战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这…”张飞挠了挠头,“那曹豹弄出的这些条条框框,起初俺还觉得麻烦,如今看来,倒也有些用处。至少,堵住了那三姓家奴的嘴!”他终究还是忍不住用了蔑称。
“翼德!”刘备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警示,“慎言。”
他目光扫过两位结义兄弟,脸上并无大胜后的狂喜,反而是一种深沉的思虑。他提起陶壶,亲自为关羽、张飞斟满酒水,动作舒缓而稳定。
“云长所言,切中要害。”刘备放下陶壶,双手拢在袖中,置于膝上,“今日之胜,首功不在备,不在奉先,亦不在二位贤弟阵前浴血。首功,当在曹元显。”
“大哥?”张飞愕然,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那个昔日贪杯惧战、被他鞭挞而不敢多言的草包曹豹,竟得大哥如此推崇?
刘备看向张飞,眼神清澈而深邃:“三弟,你细想。自那夜奉先兵临城下,至今不过月余。其间风波诡谲,任何一步行差踏错,便是徐州易主,我等或成阶下之囚,或为刀下之鬼。是谁,于剑拔弩张之际,说服奉先暂息刀兵?是谁,在双方猜忌日深之时,提出这‘功勋制’,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利益引导合作?又是谁,定下这‘奇袭粮道,正面诱敌’之策,让我军与奉先军各展所长,首次配合便如此默契?”
一连串的反问,让张飞张了张嘴,一时无言以对。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他都亲身经历,此刻被大哥串联起来,那个畏畏缩缩的旧日曹豹形象正在迅速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步步为营、智虑深远的谋士形象。
关羽颔首,接过话头:“大哥明鉴。此曹豹,与昔日之曹豹,判若两人。其眼光之毒辣,手段之老练,对人心把握之精准,绝非一介武夫所能及。他竟能说服吕布放弃唾手可得的徐州,转而寻求合作;更能让陈宫那等智士倾力配合。此人之能,深不可测。”
刘备轻轻叹了口气,这叹息中带着几分庆幸,更有几分警惕:“是啊,判若两人。起初,我亦以为他或是吕布内应,或是另有所图。但观其言行,其所谋者,非一时之利,非一人之权。他保徐州安宁,促两军联合,兴屯田,定制度…所做一切,看似为联盟,实则…”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愈发幽深:“实则,是在为我等,也为奉先,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根基。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诸侯,糅合了仁政、军功、制度与利益的怪胎,却意外地…坚韧。”
“大哥的意思是,曹豹他…真心为了徐州?”张飞还是有些转不过弯。
“真心与否,难以断言。”刘备摇头,“但其行事,符合徐州最大利益,亦符合我等与奉先目前的共同利益。他像一个最高明的工匠,用‘抗曹’这根大梁,将我们这两艘原本即将相撞的船,勉强捆绑在了一起,并且还在不断加固这脆弱的联结。今日之功勋制,便是他打造的一根关键榫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